《华氏451度》是法国新浪潮导演特吕弗的一部作品。我在这里并不想谈论特吕弗或者是电影新浪潮,因为无论是这位导演还是新浪潮运动,都不是目前的我有能力介绍或是谈论的。因此我在这里只想说说看完这部电影——《华氏451度》,给我留下的感受。
据豆瓣大神们所言,这部电影是“最不像特吕弗的特吕弗”。我在此无法说什么,因为我之前只看过特吕弗那部名垂千古的《四百击》——这部即使现在看来也丝毫不会觉得乏味的黑白片子。而这部电影与《四百击》相比,表面看起来的差距不止一点。《四百击》更注重对于个体与他人、叛逆与禁锢的对抗;而《华氏》则是一部反乌托邦的史诗。
情节主要是围绕一位消防员莫塔格展开的——本该灭火,帮助人们危难的角色,在这部电影里却成了一个烧书队——焚毁人类的精神食粮。而之所以会有一个如此荒唐的社会成分存在,是因为“政府”希望人人能够快乐,能够接受一种人人平等的灌输:人们接受的信息是平等的、人们接受的物质是平等的、人人都是幸福快乐的。为了达成这种快乐,那么作为带领人类认识自身,教会人们发现未知的东西——“书”,就必须被消灭。因此,在这部电影里的消防队其实就是一个文化管制者。这位莫塔格的转变则成了全片的线索。
莫塔格的转变离不开三个人——被统治者彻底钳制了思想的妻子;拥有文学的滋养浸润的邻居;还有那个与书籍一起在火焰中化成灰烬的老太太。邻居先是勾起了他对于那些被他烧毁的书的好奇,让他开始探索书籍的意义;妻子在“政府”单方向信息灌输下的无知与呆滞让他明白了制度的荒唐和书籍的意义;老太太让他体会到了书籍的力量;最后也是邻居,让她最后获得了灵魂和身体上的自由和升华。真正特吕弗在电影里的情节推动肯定不会像我写的这般苍白无力,《华氏》在情节上的推动绝对属于一流水准。一条主线,结构紧凑,情节可信,完~美~
跳出对于情节的讲述,整部电影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有两部分。一个是对于所谓自由平的描述,“政府”给出的自由平等就是大家都过着物质一样丰富,精神一样匮乏的生活,大家都快乐地在家里看电视,坐在一起看看没有文字的连环画,讨论一下别人的家长里短和最新的美容方法,犹豫不决的时候吃一片人人都有的药片就能让自己换发果敢的精神,寂寞忧郁的时候吃一粒家家皆备的兴奋丸就能重新活蹦乱跳起来……似乎粗一看没啥不妥,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物质极大丰富的生活么?然而细一想,这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不止一点:“政府”既然能够限制平民思想,那么当权者岂不应该是一群有思想,有见解的人?既然如此,那么有知识、有思想的当权者显然和平民的权利并不平等;人的快乐是因该建立在无知之上么?如果我今天跟你说:“傻子每天啥也不愁,啥也不想,可快乐了,我现在能把你变成一个傻子,你愿意么?”显然你不会愿意,可见无知并不是快乐,那么什么才是快乐?在一个有思想的人看来,快乐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那么也就是说,快乐是建立在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之上的,所以说,电影中所谓“政府”的快乐政策也不过是扯淡而已。
我们今天谈论《华氏》并不是想要谈论特吕弗的导演技巧,也不是讨论电影有多么值得观赏,而是在讨论一种朦胧的危机感觉。无论是《1984》、《美丽新世界》、《我们》这反乌托邦三部曲还是今天讨论的《华氏》,其中描绘的景象似乎都让我体味到了曾经的大师们的远见卓识……拿起书,我们的脑袋才不会空空如也,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理科生站在了社会的顶端,当有一天真正没了哲学家,没了文学家的时候,所谓科学的大厦也只能是凭空而建在少数科学巨人的身上而与普通人无缘,因为既已失去欲望,何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