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团长说,我们不知曾几何时活成了固化的评判状态,失去了生活的灵动。
今天在《萨提亚亲子关系工作坊》课堂上也听到邱丽娃老师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我们很小的时候因为父母的教育忽略了让孩子表达自我的感受,孩子的感受长时间得不到尊重时,这个生命就会变得干干的,缺乏灵动性。
而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惊喜地遇见晓阳老师。一见面她就夸赞现在的我生命状态好多了,原来的自己是一个压抑的,生命能量出不来的样子。想想自己的童年成长是一颗不允许绽放的种子,胆小怕事,不敢表达。很多需求得不到尊重与满足,很多感受得不到尊重与照顾,也造就了我人格中内求,面对权威又逆反的双重矛盾的状态。这种矛盾的人格品质让我变得固化,不善交往,也不快乐,做任何事情过份理性缺乏冲劲。当然理性思考不是问题,但如果思虑过多便缩手缩脚放不开了。这些年的心理学学习让我清晰地认识自己,也有所突破,但改变成长仍需努力,因为我想活得更加绽放精彩。
团长告诉我们,只有放下自己的固着的信念,让评判流动起来,我们才可以活出生命的灵活性。"好马不吃回头草"的信念只会让我们给自己的生命设限,处处设限的生命还有活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