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一个集浪漫、沉重、美丽、伤痛于一身的古都之城。
它没有北京雄伟壮丽的故宫,亦没有长安古朴悠久的古城,可与其他古都相比,她却显得那样沉郁深邃,苍凉悲壮。
除了自身的地貌建筑特点外,这样的文化内涵之美与历代文人为金陵所作的诗词是分不开的。
中国诗歌史上有颇多怀古之作,而在一众的怀古诗篇中,金陵怀古无论从质量数量来说都是居于首位。
这一切开始于千年前那个一生与月光、美酒相伴的诗仙李白。
金陵对于李白来说,应是一种归宿,他生于长江之头,晚年居于长江之尾,一生七次下江陵,尤其是晚年失落之时,大多居于此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点中分鹦鹉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写下这首《登金陵凤凰台》时,李太白已不再是仗剑去国游天下,年少轻狂傲群儒的“李小白”.
此时的他经历了命运的坎坷,见识了现实的荒凉与丑恶,虽不改本色,但其那颗放纵不羁的心灵已升华成为一颗充满忧患、沧桑感的赤子之心。
是金陵的繁华落幕,凤去台空触动了李白,亦是李白的花草幽径,衣冠古丘沧桑了金陵。
正是因为李白的开辟,金陵怀古诗词便成了后世文学史上一种奇特的文学现象,由此金陵这座城便被赋予了一种别具沧桑的哲理意蕴。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乌衣巷》也是怀古诗作中的名篇,此诗并未从大处描写金陵的世事变迁,而是从小处着笔,以一只燕子折射出曾经显赫一时的乌衣巷如今只剩野草、夕阳的荒凉。
这不仅是乌衣巷的落寞,更是当时整座金陵城的繁华陨落后,留有的无限苍凉之态。
一切如梦一般的功业伟绩,全然在历史无情的车轮下,消散殆尽。
你看,三国东吴的统一大梦尚未苏醒,司马氏的铁骑已踏遍吴宫门庭;
王谢堂前的幼燕羽翼还未丰盈,北府刘裕的兵马已攻占金陵;
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建筑还未完成,侯景之乱已被陈主平定;
《后庭花》的戏曲还未唱的尽兴,隋炀帝的大运河却已开通…
《乌衣巷》中折射出的六朝漫长又短暂的兴衰历史,赋予了金陵无尽的历史厚重感。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此首《桂枝香·金陵怀古》属词类怀古作的绝上佳品。
经历宦海浮沉,荣辱尝尽后的王安石面对金陵,感悟六朝的旧事如流水远去,人世的繁华转瞬即逝。
而当朝者却从未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依旧上演着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悲剧。
金陵此时在王安石眼中,便也成为阅尽人间一切繁华荒凉、历遍欲界所有荣辱的沧桑而超然的仁者,在红尘的喧嚣浮华中,静水无声,宁和不争。
金陵,南京,因为一个人,一首诗,而成为了一座兴盛与衰亡交织,繁华与落寞相伴,荣誉与耻辱兼和的永恒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