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完晚饭后,就开始刷今日头条,不经意间看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新闻,就是:
高中阅读理解把原作者打败?20分只得6分,株洲作家致歉:一切“祸害”都非我的本意
这样说,猛一眼看到这则新闻,我的心中还是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的。在现在这个应试教育环境下,还真不是说学生或者甚至说是原作者自己的感受和心意来决定试题分数的高低,决定权在哪?这最后还是要取决于专家和出题者的认定标准。
从苏州这次高二语文统考的阅读理解来看,阅读理解就是要考查学生根据文章所展现的理解和归纳能力,谁能最接近“标准答案”谁就能拿高分!语文作为侧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文本理解的科目,答题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
更有意思的是,有学生对于这个事件这么调侃:
“一道阅读题做成人格分裂”
“文章太感人了,考场看完时差点哭了,但没有做题的心情”
“第一次这么喜欢一篇考试阅读”
那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更接近“文章试题本意”和“标准答案”呢?
记得前几天,有一个家长就和我聊过这个问题还给反馈了呢。
那位家长后来跟我说:老师,谢谢啦,我孩子用了您提供的这个方法学习语文后,不管哪个版块,拿的分数都比之前提高了一大截呢。
我当时是很开心的,就回复的那位家长:加油!继续努力,只要方法对,提高孩子的成绩也不难嘛。
我当时说的是什么方法呢?其实,这个方法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具体怎么用思维导图来学习文章和进行阅读理解呢?比如下面这张图,就是我一个学生自己做的:
通过亲手画思维导图,文章的脉络就清晰、理顺了,如果经常使用,还可以形成导图思维,直接在脑海中自行成框架导图。
我们用思维导图,把文章的题材、主旨、框架、思想等等内涵都能有深入的了解,再结合试题题目进行有目的和针对性的思考,那么答起题来就会非常顺手、流畅。结合相应的答题技巧,拿到高分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思维导图方法能充分运用并开发我们的左右脑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我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的强大功能,你不来试试吗?
还有,快春节了,你想好怎么给自己充电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