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儿子,四年级,帅气、爱笑、有主见。
经典妈,老妈,四十岁,爱美、易怒、喜反思。
老妈一进门,儿子乖巧的交待,作业完成了,预习好了,复习也做了。老妈微笑,吃过饭,“老妈,这次没考好。”“多少分?”“你看……”一入眼,58。语文成绩都不及格了,还有脸笑。怒火攻心,“你几年级了?”“四年级。”“这是语文成绩。”“是。”装一下,“严肃点。”还在笑。
此刻心里一波三折。
第一波,“怎么就是不让我省省心,生你干什么,还笑得出来,不签,拿走。”“还要生日礼物,告诉你,我决定,把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别人,以后不要再提什么要求给我了。”本能反应,面目狰狞,拿起鞋子想打人了。没执行,脸一抽动,平静下来,放下手里的鞋子,过去了。
第二波,“是不是最近工作太忙,对你关心不够,可学习是自己的事啊,老妈小时候,姥姥姥爷也没关注过我,可我依然可以考第一。”儿子不笑了。“那你说说,学习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要考试。”这明显是学过心理学的老妈,刻意做出来的,太假了吧!过……
第三波,“老妈,你的脸为什么那么严肃。”“因为我很生气,你生气,也会给我们发脾气啊。”离开。双方冷静一下,儿子再次尝试,“老妈,可以给我签字吗?”儿子面目无奈而难受。“拿来吧。”老妈依然气愤的挥笔,“真是的。”儿子也气愤的回屋了。10分钟后,“老妈。”相互拥抱,“其实,这个卷子不包括习文成绩,满分是70分。”笑起来,回应,老妈也笑了。“你在逗我玩吗?”“就是想看看你的反应。”“满意吗?”又是笑声传出,现实版。
还有几天儿子就10岁了,回想这10年,真的是经历了反反复复的一天又一天。
第一波本能反应,由于从小看着长辈们对待,以及老师对待的方式,也只能学会,这第一时间,出现的行为。
前天腾讯上看到一则新闻,在四川宣汉下城壕街上,一女子与自己母亲发生争执,并当街扇其母亲一耳光。周围围观的群众上前劝阻也差点挨了耳光!即使是这样,挨了耳光的母亲仍然维护着自己女儿。像这样的新闻不止一次看到过,孩子一时的行为,绝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一定会有相同的场景出现,并且这个扇耳光的举动,有效的解决了当下的不满,对孩子产生了情绪上的刺激,这种情绪的记忆留在了孩子身体里。
第二波刻意版学习,现在网络昌盛年代,一点波动,就会引起很大波澜,我们在不同的文章,各大心理学派中,都会看到,提及原生家庭、爱能改变一切等等字眼,各种家长学校,都在教家长们学会如何带孩子。可又有多少家长能领会其中真实的含义呢?
有一次,参加了亲子出游活动,一个孩子从头到尾都在闹,各种的打扰大家,对组织者的劝阻毫无顾忌。甚至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他还在过道蹦跳,乘务员过来劝解,妈妈只是把孩子抱过来,摸了摸头。原来妈妈是在某家长学校学习了一年,学会了,要爱孩子,可爱的同时也要给予管教。一味的只是去追求,照搬的学习,没有灵魂的参与,得到的结果,自然就歪曲生命了。
第三波平静后交流,想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练习,最开始生搬硬套,做不到还生自己的气,慢慢到,停一下再交流,不断反思,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
说到底,还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每看到儿子的不适时,其实更多的是在投射自己不好。就像是角色互换,看到他成绩差了,就看到我成绩差了,我妈“怎么那么笨,还有脸哭,你还能干点什么。”;也看到老师“你一向是听话的孩子,怎么也这样,唉。”;还看到了邻居“这次怎么了,最近就看你和那帮孩子疯跑,还是回家好好学习吧。”
曾一度欣赏陈妈妈,陈春花是国内外多所名校的客座教授,在做客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谢谢了,我的家》节目,谈及了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对家人的寄语。陈妈妈是一个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湛江人,随地质工作者的丈夫,一直从湛江走到了黑龙江,走到了齐齐哈尔,走到了一个叫昂昂溪的小地方,当遇到不知道一些事的时候,陈妈妈就说“那好吧”。女儿们,体会到妈妈似乎有种无奈,自然在未来的日子里,以各自把自己活好,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为自己一生的铭记。看似我是想学习做个温柔善良的好妈妈,不如说,是我做不到,希望我的孩子做到。
陈春花被称为集教授、作家、企业家多种身份于一身的传奇女性。她的经历确实让我羡慕,想有一天可以成为她一样的女人,外表平凡,可却能作出如此成就。在起初不知缘由的情况下,就会去想要成为这样人的妈妈,现在想起来,自己要努力的去实现自己吧。
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以“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为由,网络上各种成功人士,追溯到他的家庭背景,那究竟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还需要细细推敲,三思而后行。现在这一代成功人士的成长环境,与当下社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男主外,女主内;女子相夫教子,秀外慧中;棍棒底下出孝子;百善孝为先。拿到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女人也可以当家做主;女人要懂得经营自己,爱自己;要尊重孩子的天赋教育;要学着展现真实的自我。
在当今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平凡的家庭,孩子如何健康、阳光、正能量的生成长,首先我们家长要学着去适应新时代,遵循自己的内心,多发现,多反省,多尝试,孩子的未来也要自己学会把握。
不知不觉说了这么多,自我反省的同时,又寻到新的思路,不知看到这里,你是否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