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专项检查的第三周,再一次亲眼目睹了世界的参差。
下午先后检查了甲乙两家门诊部。甲门诊部位于本区最大的三甲医院旁边,一个小型写字楼的三楼,旁边是同集团连锁生活美容机构。甲门诊部的名字颇为接地气,初听名字,还以为又是渠道门诊部,没想竟然是颇为专业的医疗机构。写字楼一楼楼道里一字排开的医生简介,一水的主任副主任医生,经检查全都是备案在册的美容主诊医师;入门预检分诊工作有条不紊;药房聘请的是专业药师,肉毒素在冰柜里上锁保存;手术室里抢救车上了封条,各类设备齐全;虽然仅仅只有一级手术资质,仍是配备了抢救室;办公场地里大部分属于医疗用房,咨询室只有两间。从医疗管理及医疗资源来看,甲实属这几周检查以来的优等生。然而,在甲整个门诊部里只见医护人员,不见患者。手术记录上也只有了了几行外科手术,大多还只是在做注射项目。提起经营状况,管理人员愁眉不展。
乙门诊部距离甲门诊部仅仅1.3公里,位于大型居民小区商业裙楼的三楼,这家门诊部的许可属于辖区内最高授权许可,配备有麻醉科,美容外科(限开展二级手术)、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检验科。乙装修颇为类似生活美容场所,进门就是妆容精致的客服,大堂左右两侧的沙发上,三三两两坐着许多女子,有的眼睛上还贴着纱布。门口预检分诊台没有人,流行病学调查表是空的。走廊两侧挂着头衔辉煌的医生专家名录,其中只有三个人注册在乙门诊部。医生办公室里堆得有30cm高的手术病历,翻开一看,医生都没有签字。护士长解释说,医生太忙了每天太多手术来不及签名,医生现在仍在手术室里忙碌着呢。我们原以为是什么名医,检查资质一看原来是一位没有美容主诊资质的医生......乙门诊部布局类似X型,大堂位于中间,四边四条回廊延伸出去,两边遍布了房间,其中一半以上的房间是咨询室会议室和供客人休息的留观室,真正的医疗用房省俭至极。检验室连一张椅子都摆不下,两间牙科诊室改成了咨询室,皮肤科诊室改成了皮肤科治疗室,麻醉医生办公室改成了护士休息室。至于牙科医生、皮肤科医生、麻醉科医生,乙门诊部干脆就没有。然而,乙门诊部生意是真的好,回廊里的顾客和迎来送往的咨询师们络绎不绝、欢声笑语;手术记录本上十几页的手术记录和注射记录,全都是两位没有资质的医生开展的,唯一一名有主诊资质的医生从未出现在记录里。文书写到一半,来了一位胖胖的男子,嘴上打着哈哈让我们手下留情不要让他们停业,转身就拍了我们的相片发给了所谓的领导。一会,我的手机就响了。客气地拒了一位,没一会第二位又来了.....
取证、下达监督意见书完毕,我们回程一路感慨着世界的参差,专业正规的美容门诊部门可罗雀,挂羊头卖狗肉的渠道门诊部却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这仅仅是商业运营的差距吗?
简单分析了一下甲乙门诊部的异同吧。
首先是商业运营的不同,甲门诊部位于三甲医院附近,颇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味,推广不足。乙门诊部位于居民聚集区旁边,聚集了一大批的咨询师和运营人员,渠道下沉到美容院,运营做得更好。
其次是管理者思维不同,甲门诊部管理者是专业医者,重视医疗管理质量,战战兢兢按法规做到每一步细节,检查被扣分都会心疼不已;而乙门诊部管理者是投资人,利润至上,为提高利润违法违规都是小事,因为和利润比起来,违法成本实在太低。我们今天取证的违法行为就算最后全都查实,按照法律最多也就罚款十多万,所以他们并不在意。他们更在意的是停业,停业一个月的利润就是上百万。
最后,两家门诊部运营成本分布不同,甲门诊部大部分人力成本花在资深医生资源上,而乙门诊部大部分人力成本花在运营上,仅仅聘请了两名没有资质的年轻医生撑起了整个业务量,而从手术登记本上来看,这样的模式运转了两年.......
简而言之,一边是良心一边是利润,类似的案例在我们的国度已是屡见不鲜。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出现,表明市场上当事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民众专业知识不足容易盲从和医疗专业人才的市场化运营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资本无孔不入的营销手段和毫无底线的经营模式。对普通商品而言,劣币驱逐良币或许只是使得人们生活质量下降,而医疗服务则不同,当利润比医疗安全更为重要时,牺牲的是普通民众的安全,卫生部门理应重视并警惕。政府部门最重要的职责是消除显见的信息鸿沟和维护市场的公平运转,显然我们目前所做的仍远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