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教育成为社会的根基,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我们作为教师、家长、学生,教育部分的重要组成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响应国家的好政策,成为教育的中间力量。然而面对“三不管”的学生,真的很让我们头疼。
何为“三不管”学生,这类学生成绩相当一般,考学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考上也行考不上为无所谓,对未来毫无规划,但是脾气十分暴躁。
这“三不管”具体指:
1.自己管不不住,很随意,今天想听课就听,明天不想听就不听。
2.家长管不了,一管就引起大规模“战役”。
3.网课期间,老师管不到。
近期,我接到了很多家长的电话,好多都是问“老师什么时候开学啊,我被Xxx逼疯了,整天抱个手机,我也不敢说话,不敢问他学习没?”
“老师,我今天跟我的孩子闹的特别不愉快,我要怎么做啊?”
“老师,他在学校可听话了,怎么现在变成这样了,我真不敢想象,现在的他是我的儿子”
亲爱的家长们,我真的不想告诉你,个别孩子连课都不听,你们的高期望在这个特殊时间不加强管理,可能会是“家庭累”“社会累”啊!
然后,我和这些“三不管”学生家长的沟通,往往会让我自己觉得很无助,他们好多都会说,真的拿孩子们办法。
这些“三不管”学生会出现的原因:
一、“硝烟”下培养不出有志之士
这些孩子从小生存的家庭环境并不和谐,父母总是生气,吵架。听孩子们说,他们的母亲在家不上班,都是父亲外出打工,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母亲多少会受点气,父亲埋怨母亲不挣钱,总是因为钱吵架,所以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挣钱才能让家庭和睦些。观念上的认知,让他们觉得“钱”好像比读书更重要些。
二、“同伴群体”阻碍了向前的路
初中阶段,孩子的模仿性很强。教师、家长的权威性,在慢慢减弱,反而有一个“同伴群体”在他们中间疯狂生长。他们把同伴看成自己的标杆,我接触了什么样的人,就很容易变成什么样的人。
很明显这些“三不管”学生的同班群体中,一定是大部分不爱学习的学生。群体间相互作用,让这一类孩子抱团,比着不学习,并且越来越严重。
三、教师的(过度关心、不关心)
学生到了中学阶段,在学校生活的时间大于家庭。如果听到“那个孩子,小学可听话了,到了初中怎么变成了这样?”。这类学生为什么变成了“三不管”,除了同伴群体的相互作用外,就在于老师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时过度关心或者不关心,则会成为学生心灵的“魔鬼”。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动态,课下多与学生交流。抓住关键时刻,对孩子进行解说,给孩子做正确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