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采,真的很有文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自从诞生在了“富美村”之后,华厦大地到富美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就在这个时候,富美村的余文采被抽调到了浙北县的“两山学院”。
余文采这样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理论讲师。
从富美村出来的人,干宣传,做讲师,谈理论,肚子里不仅要有“实货”,而且还要具备能说会道的“文采”。
当然,余文采有他自己的深切感受:从实践到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又在不断的实践中丰富了理论。
对于这些条件,余文采当然是具备与胜任的。
余文采,肩负着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走马上任了。
过了些时日,已是深秋。
狄峰又给余文采去了电话,随之就去拜访了他。
走进“两山学院”大门,余文采早已在上楼的台阶处等候狄峰了。
让狄峰眼睛一亮的是,余文采西装革履,从上至下整整洁洁,光鲜亮丽,看上去“书卷气”“教授味”有点儿浓了。
狄峰对余文采的穿着,打心眼里高兴。
高兴的是,余文采的穿着不仅给自己有了个崭新的形象,提升了精气神,而更多的是尊重来自全国各地前来学习、探讨、交流的嘉宾。
“浙北县人人讲文明,个个做文明事,我现在又是一名老师了,狄兄您说是吗?”
余文采似乎看出了狄峰的内心活动,他自认为狄峰对他的评价肯定还是好的,就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既谦虚又自信的话来。
“那是那是,文采阿弟总是好样的。”
狄峰与余文采两人之间十分投缘,包括双方的一举一动,心领神会,了如指掌,都会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悟出一点名堂出来。
狄峰记得余文采以前是抽烟的,而且烟瘾很大。
现在余文采的办公桌上、茶几上,窗台上,已经找不到一只烟灰缸了。
狄峰还发现,余文采在说话时,露出的一副牙齿也已经是洁白彻亮,办公室内也就没有一点儿香烟气味了。
余文采为狄峰挑选了浙北县“白茶之乡”一种叫“白叶一号”的茗品,用一个纯透明的玻璃杯泡上了茶。
狄峰闻了闻白茶,有一种特别诱人的味道,一股清香也很快溢满了整个房间。
“冲泡白茶,最好是玻璃杯,白茶的娇美与可爱也就一览无余了,喝上它会让人心花怒放,也就更有味了。”
狄峰觉得,现在的余文采对白茶也有了研究上的兴趣。
当然,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向他们介绍白茶也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
浙北白茶,源于海拔近千米的一株“白茶王”,它长在天篁阁镇溪大村的深山沟里。通过当地科技嫁接“下山寻亲”,十几万亩茶园似“星火燎原”之势惠及浙北全县各乡镇村,显示出茶农自身品质和茶产业经济实力的提升。
一个“生命”的孕育成长,还在于潜心爱护与扶持。
白茶珍稀罕至,品质超群,孕育出“农字号”大产业,撬动地方经济提速增效。
浙北白茶从“国家地理认证标志”到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范围,是科技引领、探索实践和铸造品牌的智慧体现。
“狄兄啊,想不到白茶就在我们天篁阁镇发迹,几十年的功夫做出了那么一个大的产业,这是了不起的一件大事!”
“那时,您还在天篁阁镇,对白茶的发展也是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吧?”
狄峰用这句话来试探一下余文采,看看他对当时的白茶发展是持怎么样的态度?
“这肯定是一件以科技惠民富民的大好事,尽管这棵‘白茶王’生长在我们天篁阁镇的坑里坞,但全镇干部群众统一思想,让‘白茶仙子’纷纷走下山,走向全县每一个乡镇和村,推动白茶产业壮大发展。”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余文采这句话,其实也在表扬他自己:作为当时的一名镇村干部,在白茶产业的发展上自己也是竭尽全力给予支持的。
“白茶王虽然发迹在天篁阁镇,而做大这个产业的首推是龙港乡,这也应了那句‘东方不亮西方亮’啊。”
余文采言下之意含有恻隐之心,这就是一个“先机”,看谁先抓住了?谁就会乘势而上!
“真是一种奇妙的好茶,拥有这种得天独厚的白茶资源优势,更是浙北人民的福分啊!”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这是中央领导对龙港乡和浙北白茶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持续拓宽转化通道,将绿水青山转化为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余文采与狄峰交流中,这样的话语他会多次重复着说。
狄峰理解,余文采现在是“两山学院”的一名老师,这些话就应该多说,根植在每一个人的心底,就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样烙在人们的灵魂深处。
浙北县的茶农走上了富裕之路,又积极投入到了国家“决胜扶贫”战略的行动之中。
茶农把“白叶一号”茶苗奉献出来,支援河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等三省五县,并建立了白茶扶贫基地。
“远嫁”过去的一株株白茶,凝聚和释放出浙北人民“不忘党恩”的浓浓友情。
三年过去了,这些被捐赠种植的茶苗长势喜人,当地茶农也已经开始进入了茶叶采摘,有了销售的经济收入。
饮水思源、不忘党恩,增强发展动力与实力,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真正体现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浙北县还运用好“导师帮带制”的经验与做法,在当地培养一批种植技术专家,精细做好茶园管理。全力做好结对跟踪,帮扶到底,让脱贫群众早日致富。
让“白茶一号”成为:
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种子。
“哎,余老师,您每天都要接待各地嘉宾,我这个朋友今天来,也算不算是接待啊?”
狄峰为了尽快向余文采了解一些“富美村”的情况,就话题一转,称呼余文采也随之转了口,连声叫着余老师了。
狄峰这句话刚说出,“两山学院”的程浩院长来找余文采,说:“下午有一拨来自云南省的考察团,你好好准备一下,下午我们一起去接待。”
程院长认识狄峰,便礼节性地打了个招呼握了手,便匆匆离开了。
“两山学院”还挺忙碌的。
狄峰觉得,这个时候来拜访余文采还真不是个时候,但余文采连说“没事没事”。
“我在天篁阁镇和富美村工作了22年,当然也亲历了‘石头经济’的兴旺期,继而转型发展旅游经济的全过程。”
让余文采感触最深的是,那时,浙江省开始启动“千万工程”,热火朝天,自己潜心投入到了这场极富时代意义的“竞赛”之中。
“一千个村庄搞示范,一万个村庄搞整治。”
余文采说,当时全省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全面推动和开展村庄建设。
“啊呀,你们村当时经济发展唱的是‘石头歌’,这场搞示范、搞整治,不是推倒了以往的一切,从头开始、重新再来?那还不是伤筋动骨,劳民伤财,变成了一堆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就是啊,最大的困难就在这里。”
“千万工程”,富美村是试点村,2003年10月13日,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现场会又在富美村举行。
“千万工程”与浙江省率先实施的“八八战略”更是一脉相承,推波助澜。
富美村发展的新起点从“千万工程”入手,再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环环紧扣,步步为营。
富美村的“石头经济”,也有过“三部曲”:
八十年代开始开发矿山,很快就像点燃了一把熊熊火焰,继而兴盛不衰。
九十年代,更是“火上浇油”,“石头之火”越烧越旺。
进入两千年代,景象完全变了。无论从党员干部的心底里,还是从普通百姓的潜意识里,已经比较清醒地认识到,如此这般开山毁林下去,彻底毁坏的是生态环境的大循环,最终会“导演”成为历史的罪人。
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污水横流,不仅自讨苦吃,遭遇翻不了身的逆境,还会让祖祖辈辈蒙上羞耻,再也挺不起腰杆,扬眉吐气了。
“2003年至2005年,是富美村历史性的大转折。”
余文采的眼神里,此时渗透着一种不易让人发觉的光芒。
“哦,村里有了‘战略大转移’?”
狄峰很想获得余文采对这个“大转移”的独特见解。
生态美村;依法治村;平安护村;清廉富村。
由治而美,“千万工程”治理后,富美村是真正变得美丽了。
由富而美,做活美丽乡村经营,富美村带来了别开生面的“美丽经济”。
由富而谐,物质与精神相互相存,富美村在实践中体现的又是辩证的统一。
这是富美村“富美经济”崛起的根本动因与深刻内涵。
“当时,把所有的矿山、水泥厂全部关闭,老百姓心有余悸,担惊受怕,今后的日子怎么过。而干部呢,也像是摸着石头过河,生怕脚下的路‘打滑’、摔倒,再也爬不起来,一时心中无底数。”
余文采在天篁阁与富美村之间“两头跑”,上面的政策了解得透彻,对下面的情况又掌握得很多。
“虽然关停了矿山,但我们会走上一条充满阳光的生态富民之路,而且这条路一定会走得更加坦荡,更加富有朝气。”
余文采说的“生态富民”之路,就是发展村级旅游经济。
富美村关闭了矿山,并不是高枕无忧了,面临的困惑接踵而至。
“我明天矿山运输任务很重,今晚我们早点儿结束,我再敬大家满满的一杯。”
一个叫彭天宝的壮汉男子,开了几十年拖拉机,是一个方圆百里很有名气的驾驶员。他从手扶拖拉机、大型拖拉机,再到运输货车,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受苦受累,也为家庭挣了不少钱,在建的别墅还刚刚揭顶,原打算把别墅的内装修搞得富丽堂皇些。在乡村,看那家农户的条件好,房子就是最好的明证。
“彭师傅早啊,可今天不同以往了,我接到了通知,所有的运输车辆都不能进入矿区了。”
门卫池荣强从屋内急急匆匆跑出来,有点不好意思,结结巴巴地对彭天宝说。
彭天宝顿生疑惑,以往的池荣强都是客客气气的,今天怎么会是这个样?
彭天宝看了看池荣强的表情与神态,觉得真是变了样。
池荣强说这些话时,眼睛一眨一眨的,眉毛一跳一跳的,面部的肌肉也是一抽一抽的,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似的,有了种“赔不是”的尴尬脸色。
“我只知道,说什么矿山要彻底关闭,再也不能开采了,啊,所以嘛,啊,所以嘛,,,”
池荣强对彭天宝又支支吾吾地说了这些话。
昨天晚上,彭天宝还与几个从小长大的伙伴们一起吃宵夜,大家一番海阔天空之后,就分别告辞了。
此时的彭天宝,显得有些迷茫,手足无措,也只好悻悻离开了。离开时,彭天宝恼怒地重重踩踏油门,发出嘭嘭嘭、拍拍拍的噪音,排气管拉风似的蹿出了一串串漆黑乌拉的浓浓黑烟。
与彭天宝一样,富美村村民像做了一场恶梦,一大批村民再也不能进矿山、水泥厂上班了。他们心里虽然知道长此以往炸山采石下去肯定不是好事,但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的那么快,大清八早懵懵懂懂地全都失了业。
“矿山、水泥厂关闭了,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的思想不能颓废,情绪不能消极,意志不能衰退。但我们每一个村干部都要带头做出样子来,各自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上率先领跑。”
余文采和其他村党员干部一样,也雷厉风行地力争做出示范。
富美村早年已经有了一家竹筷厂,就地取材,村子里的竹资源怎么也用不完。
余文采只准备了三天时间,就在自己的居家开起了村子里第二家竹筷厂。
“余老师,那个时候您怎么想到要办筷子厂,而且又会是那么快就办起来了?”
狄峰故意这样问,目的是了解余文采有了这样一个快动作,是不是灵到了什么好政策,或者说,是否有了其它的支撑“靠山”?
“狄兄,你这个话题问得好,你不这样问,我也会告诉你。你知道吗?那个时候,从省到市再到县,刚刚开展一项新举措,就是党员干部做好‘双带’。”
“什么是‘双带’啊?”
“‘双带’,就是带头致富,带领村民致富。”余文采对狄峰说。
这个“双带”,不仅余文采率先带了头,而且村民们很快知道了上面推动的这项措施正处在“紧急关头”。
“上面对下面的情况,实际上是清清楚楚的。不然,怎么会让我们把矿山关了?”
“早知这样,何必当初?”
“这样也好,现在来了个‘双带’,我们未来的日子还是大有希望的。”
村民们了解了“双带”的真正含义,觉得这样好,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带领大家走出困境,也给大家壮了胆,弥漫在村民心头的乌云也开始渐渐驱散,信心也提振起来了。
到了2012年年底,富美村竹筷厂达到了20家,加上其它各门类的企业,全村企业总数达到了48家。
这样一来,在矿山、水泥厂失业的村民又有找到了工作,创造了新环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正在这个时候,天篁阁镇利用天篁阁抽水蓄能电站启动运行的优势,顺势而为,提出大力发展“农家乐”。
一个叫溪大村的,处于天篁阁电站的半山腰,到电站游览参观的人们都喜欢到这个秀美的村庄来游玩,那里还刚刚建成了一家在国内有一定名气的“百瀑藏龙”景区,游客欣赏了电站的巍峨雄姿之后,意犹未尽,在半山腰更是来了一场与青山绿水的亲密接触,兴致也越来越浓。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百瀑藏龙”景区还是当地一个农民开创的,“卖风景”成了一大新闻亮点。
狄峰当时采写了一则消息,1999年11月24日刊发在《钱江晚报》,全文如下:
水声轰鸣,飞珠泻玉
浙北农民开发“浙北第一瀑布谷”
浙北农民马达旦日前与该县天篁阁镇溪大村正式签约,投资100万元开发深山谷里的秀美景观“浙北第一瀑布谷”,成为浙北个人投资旅游景点开发第一人。
马达旦是当地一位农民。去年,他看到该县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向旅游部门提出投资开发旅游项目的计划,县旅游局及时推荐了两处景点。经过实地考察,马达旦最终选择了“瀑布谷”。瀑布谷地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天篁阁内,人称“浙北第一瀑布谷”。这里拥有大小多达100多处百瀑群,其中两条最大瀑布的落差达60米,丰水期时,水声轰鸣,飞珠泻玉,十分壮观。此处地势险峻,以往人迹罕至,峡谷中的植被保持完好,野趣盎然。随着天篁阁名胜风景区知名度逐渐扩大和竹乡“农家乐”旅游全面启动,越来越多的游人慕名而来。据业内人士分析,开发“浙北第一瀑布谷”前景十分广阔。
为了使这一景点的开发更具科学价值,马达旦还专门邀请省市旅游专家考察论证投资方案,并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肯定。
溪大村看到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的近百家农家乐也就应运而生了。
溪大村农家乐的蓬勃发展,不是偶然性的,而是市场经济的兴起催发了它的形成,也是必然的。溪大村,几乎家家户户办起了农家乐,各有各的特色,形成了以一带十,以十带百,以百带千的“回头客”效应。
这在当时的年景里,溪大村的农家乐在浙江省还是起到了“领头雁”的示范作用。
“而富美村呢?天篁阁镇对其更是“网开一面。”
余文采说这句话时,其实他的内心更是五味杂陈,翻江倒海。
“怎么个‘网开一面’,你们村还能搞特殊?”
狄峰紧盯不放余文采说的这句话,你这个“特殊”又是怎么个搞法?
狄峰知道余文采说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富美村下一步的路如果不走生态休闲旅游之路,还有什么更合适的路可以走呢?狄峰特意想从余文采的这些话中,来捕捉一些当地其他村子走的又是怎样的路子?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人。
这个人,叫许玮,就是当时天篁阁镇的党委书记。此前,他在梅灵镇隔壁的铜锣乡任书记。铜锣乡,与溪大村一样,农家乐的兴起也是走在前列。许玮书记在天篁阁镇走马上任后,他认为,让天篁阁镇的老百姓先富起来,第一步就是要大力发展农家乐。其中,对富美村更是“另开小灶”,也就是每年发展农家乐不得少于两家。
“吴风光自从矿上失业后,就自费赴外地考察。发现不少地方正在开发漂流项目。吴风光知道,如果富美村开发漂流项目,一定会优越于其他地方。”
余文采肯定吴风光的想法是对的,其实也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说白了也是天篁阁镇许玮书记的想法。从村到镇都是这个想法,还能做不好任何一件事情?
与溪大村一样,富美村的农家乐与民宿蓬勃兴起,家家户户的“店号”叫得特别响亮。
村民没有一个是失业的,农户每一家年收入多远远超过了“石头经济”的那些年份。
富美村集体实力浓厚了,村民们更是扬眉吐气,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脱胎换骨转变,真正实现了既“富”又“美”:
集体年收入:
九十年代300余万元;
2005年91万元;
2019年510万元。
村民年人均:
九十年代4000至5000元;
2005年8000余元;
2019年49600元。
令人可喜的是,富美村村庄经营性收入突破了2亿元。
狄峰终于明白了刚才余文采说的那句“网开一面”的真正含义,虽然他表面纹丝不动,但内心还是佩服余文采的。
巧借东风。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浙北县响亮地提出,全县境内一定要:“寸山清,滴水净,零污染,无违纪”。
这12个字,展现的就像一张全新的“实景蓝图”。
伴随着这张“蓝图”的抛出,浙北县在“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布局上,也勾画出一幅清晰、秀美的“绿色版图”。
根据现有空间布局,浙北县“划分”了南、北、中三大“战略区块”新格局:
南:以天篁阁为中心,形成竹海景观、天篁阁电站旅游经济发展格局。
中:以浙北县城城关镇为中心,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圈。
北:以湖天峡(月月良、亩西、元高)一带形成现代工业新格局。
“这样一来,我们富美村就有事做了,不仅是做,我认为一定要把他做好、做扎实。”
“啊气”“啊气”
余文采刚说出这句话,突然扭转了脖子朝上空咳嗽了几声。
狄峰看得出余文采说这句话是满怀激动与充满信心的。
那个时候,余文采刚刚接任了富美村的重要职务。
紧接着,富美村的一系列“动作”也一个个出来了。
工业经济做减法:原来48家企业有的拆迁,有的搬迁。
休闲经济做加法:村集体这一头,是着力发展和推动休闲经济;对于鼓励与激发村民来说,就是大力兴办农家乐。
既然要这样做,就该有个“长远规划”。
2003年,富美村终于有了“三区建设”大手笔,把富美村未来的发展划分得清清楚楚了:
生态工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居住区。
富美村的“生态工业区”,布局科学合理,体现集中,不再凌乱无序。利用原有的水泥厂平台、老工业厂房(水泥三厂),也就是严格按浙北县的总体要求来实施的。
最显著的特点“工业让位旅游”,检验标准:5年之内,一定要看不见一只烟囱。
进入2013年,富美村对村庄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老三区”继而转变到到“新三区”上来。
通过实践,富美村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经过反复论证,全新的“三区”,也就是“新三区”这张蓝图徐徐展开:
---田野观光区;
---美丽宜居区;
---生态旅游区。
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与完善中,富美村还对“生态旅游区”加了“环村绿道”,整个村庄的“美丽线条”勾画出来了,给了游客全新的观赏兴趣。
期间,富美村融入到浙北县开展“中国美丽乡村”火热的大背景建设之中,主动提出申报参与“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的创建。
“生态旅游”的性质没有变,提档升级的重点在于做大旅游项目,其功能与特色也就亮眼了。
“美丽宜居”,替代了“生态居住”,目的是打造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田园观光”,拆除了违章建筑,规划内的厂房做到了拆除和搬迁,恢复农田,让农田的原有性质和面貌全部呈现出来了。
“从‘老三区’转变到了‘新三区’,我们用上了6年时间,各个环节会增加许多工作量,但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朝着既定的目标一直向前走。这样,富美村对‘两山’理念的不断深入实践,更有了鲜明的彰显。”
余文采很自豪地对狄峰说。
余文采说到“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的创建,他认为自己是有“先知先觉”的认识。他觉得把开采石头以及办水泥厂的做法彻底废去了,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走生态发展之路才是唯一的出路。
富美村,是浙北县一个县级大部门的联系单位。
2015年,联系单位主要领导尹春秀召集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来到富美村,直接听取余文采对“美丽乡村”创建的工作思路。
“你这个汇报材料是你自己写的,还是人家代写的?”
尹春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试问余文采。
“哎哎哎,是我自己写的,没有写好,请领导们多多包涵。”
尹春秀用这样的“口气”提问,余文采一下子有了紧张,心里砰砰跳,额头上也冒出了汗珠,脑子也快速在“回放”刚才汇报当中,哪些话出了问题。
“我听取的所有汇报材料当中,你这个材料是最好的一个。”
余文采想不到尹春秀会脱口而出这句话来,紧张的情绪顷刻间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尹春秀转过脸对坐在左侧的天篁阁镇书记许玮、镇长袁思冰说:“作为村一级干部,余文采的思路比较清晰,我认为他这样思考问题符合发展实际!”
“他是我们这里小有名气的‘镇村秀才’啊!”
许玮书记回答了尹春秀的话。
“还有,在生态发展观上,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往盲目冒进和小打小闹上,要突出重点抓发展,千万不要到处撒胡椒粉。”
尹春秀又加重了语气,对天篁阁镇书记、镇长斩钉截铁地说。
其实,尹春秀赞赏余文采的主要因素,是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直接关联的“音像资料”有关。
富美村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代表,那么,它的依据又在哪里?
“我记得很清楚,这个音像资料新闻单位肯定有,我在播放的新闻上看到,讲的清清楚楚。”
对于余文采来说,他把查找“音像资料”早已记在了心中。
天篁阁镇人才辈出,领导提拔、转岗也成了平常事。
尹春秀从余文采这里,获得了这样一个极富价值的信息,怎么能将此事轻易放过?
“后来我向新来的史海潮书记、以及袁思冰镇长专题作了汇报,他们很快了解到‘音像资料’就在县里的档案局。让我先去档案局把资料拷贝过来。不过,当时还是行不通啊。”
余文采说“行不通”的原因是,档案局有规定,村一级直接去办理拷贝资料还是不行的。
后来,天篁阁镇领导出面协调沟通,档案局同意富美村把这个重要“音像资料”办理了拷贝。
富美村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又按照县委宣传部的规划要求,把村子里的“文化礼堂”建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音像资料,很快形成了一个宣传片,可以在文化礼堂循环播放。这样,形象直观,向外地来村里参观学习的人们,更加有了提升了影响力、知名度与美誉度。
后来,尹春秀听了天篁阁镇和富美村的再一次汇报,高兴得不得了。
“视频找到了,总算有依据了啊。”
尹春秀像吃了蜜糖一样,甜到了心底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理念终于从影像资料中得到惊喜发现和证实。
它的时间,鲜明注脚在了公元二零零五年八月十五日。
接着而来的,又成了中华大地聚焦、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行动纲领”,这一理念的诞生,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从富美村,看整个浙北县,一组数据可以印证:
2005年,浙北县单位GDP能耗0.68吨标煤/万元,低于菰城全市平均0.5滚标煤/万元;2019年单位GDP能耗为0.34吨标煤/万元,低于菰城全市0.12吨标煤/万元;2019年八大高能耗产业总产值为157.7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4.9%,比2005年降低10.7个百分点。
落后产能加速淘汰。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低效企业整治提升、“低散乱污”企业整治。浙北县通过打出要素倒逼、环境倒逼“组合拳”,3年累计完成低效企业整治提升1126家,合计出清低效土地7606.64亩,整治“低散乱污”企业595家,涉及土地2014.36亩。由此,工业亩均税收也从2017年的9.73万元提升至2019年的13.32万元,提高36.9个百分点。
放弃眼前的利益,追求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在逐绿前行的进程中,绿色基因融入了浙北县经济社会各领域,推动着一系列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