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三十岁的我们,父母也已开始初显老态,我们开始在某些时刻看着他们行动迟缓,看着他们头发染了又染,却也遮不住的白发。何时,他们对我们说话的时候开始试探,开始欲言又止,那些时刻我们心底不由一酸,我们感叹他们还是老了,我们心底开始彷徨,想要弥补那些我们年轻气盛时不肯多体谅他们的遗憾。
听一个朋友说过她与父母的相处,朋友出生农村,家里除了她还有弟弟,从小到大父母任何一个决定无不体现着重男轻女,她也从小对父母心怀芥蒂和怨言,姐弟两同时大学毕业找工作,父母几乎花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弟弟找一份好工作,而自己从未在考虑之列,此事于她变成了心底难以平复的心结,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愿意回家,觉得自己多余。即使见面也和父母淡淡的。
自从自己结婚生子后,却慢慢释怀了,自从自己有了孩子,她日夜操劳担惊受怕小心翼翼得照顾小人儿长大,哪怕他哪一顿饭少吃了点都要担心大半日,各种不放心,便懂了为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说不出道不明却重如磐石、深如海底。心底越来越多浮现的是小时候和父母的温馨画面。慢慢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开始时常给父母打电话,说说日常生活琐事,竟觉得心理安慰、满足。
以前每次回家,父亲总是会问我工作中的事情,每每说起,父亲总是习惯用一堆大道理和我沟通,而我总是有些不耐烦,觉得父亲思想老套,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变化。
自己结婚生子后,心绪不由慢慢转变,每次期盼着过节能和父母团聚,喜欢和妈妈一起做饭,听她聊聊家乡的人和事情,饭桌上和父亲说说工作,听听他的见解,即使不能认同,也会认真听着,试图找到共同点和他继续讨论。
没有了不耐烦,多了体谅和心疼,自己反而得到更多,和父母相处越来越温暖、融洽。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只是听来心里就无限凄凉。我们待父母的心可能永远比不上对孩子的心,但是在我们能做的点点滴滴里,在生活的细节里,哪怕多点耐心,一句温暖的话,一个问候电话,也让他们欣喜满足,而我们以后回忆起来遗憾也会少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