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很多人在见过杨哥(我男朋友)之后都会问我他有几个兄弟姐妹,而且在得知他是独生子之后都或多或少流露出一些讶异,觉得他性格温柔,一点儿也不娇气,不怎么像被父母一心一意宠到大的孩子。
我对他们说,大家都习惯把长得如何,家境如何,作为求偶条件,而我的主要条件就这一个:对方是不是独生子。
为什么说我在选择对象的时候会单单在意他是不是独生子呢?我想,这可能和我从小到大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感受有关。
我的老家在安徽省西南部一个偏僻的村子,爷爷和奶奶一辈子只生了三个儿子,没有女儿。我爸排行老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规律,在子女众多的家庭中,排在中间的孩子往往最不受重视。
据说,从小我爸在家就是最不受待见的那个,过年的时候父母给孩子们买小鞭炮玩,大叔和二叔都有了,就他一个人两手空空。上学的时候家里不给买笔,他就在大叔的教室门口呆坐上一节课,眼巴巴地等大叔写完作业再从窗户口把笔递给他。
他在无意间跟我说起这些事时,我年纪还不大,还不能体会到他的心情。直到二十多岁,渐渐知道一个人的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行,对一个孩子最初如纸一样洁白的生命,能有多大的影响。
就说我爸吧,在我的眼里他是个非常脆弱的人,倒不是说他承受不了生活的重担,他工作十分勤劳努力,而是说他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
记得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爸有一段时间肄业在家,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大概一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没有任何收入。有一次去外婆家吃饭,外婆无意中说到谁谁谁今年又赚了多少钱,我爸听了嘴上没说什么,第二天就嚷嚷着要外出打工,我劝他留在家里好和我妈有个伴,工作的事慢慢来总能搞定。
他回答我,你没听到你外婆昨天说什么吗?他就是嫌我赚的没你妈多。
后来我才知道,他所有的不自信都来自于爷爷奶奶。他是家里三个孩子中唯一读完高中的,可是没有人觉得他是家庭的骄傲,他们常对他说的话是,都怪你当时读了那么久的书,不然你哥哥早就结婚了。
在我的青春期,我曾和我爸有过非常激烈的矛盾,我知道他爱我,我当然也很爱他,只是他实在是太不善于表达。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他有任何的不开心都宁愿一个人藏在心里,从来不会跟家人分享。
大学期间有一次放暑假回家,刚踏进家门我就觉得气氛不对劲,跟我爸打招呼他也没怎么理我。我以为他只是当下遇到了什么郁闷的事情,明天说出来,一家人笑一笑也就过去了。可是在之后的一个星期,除了吃饭的时候大家坐在一张桌子上,其他时间他跟我们没有任何交集。
我终于忍无可忍,心里充满了委屈,对他喊道:你是不是不想我回家,那好,以后放假我不回来就是了!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和我爸的关系相当紧张。年轻人的喜怒哀乐就像夏天的雨,来去都非常直接。以前我从没仔细分析过这背后的原因,只是一味地向朋友诉苦,我爸真是太奇怪了,我永远搞不懂他在想什么。
去年爷爷因病去世,走之前才开始了解,所有的孩子中对他最有心的是谁。在知道爷爷病重的消息时,大叔正在棋牌室搓麻将,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或者悲伤,只说了句,人总会死的。
我妈常感叹,都说人和人之间是以心换心,可为什么不管我做了多少,你爷爷奶奶就是不明白呢。
去年十一月份,有段时间我妈跟我视频的时候她总是眼睛红红的,问及原因,她说在一个亲戚的聚会上,她开玩笑似地指出我奶奶有时候说话言语不恰当,让听的人心里难受,让她以后稍微注意点。我奶奶当即拉下脸,拿起包准备夺门而出,嘴里还大骂:老头子被你咒死了,现在你又来咒我是不是?我爸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回到家跟我妈又是一顿大吵大闹。
从这之后我就挺心疼我爸的,作为一个中间人,婆媳之间的关系本来就不容易平衡,而他的家庭带给他的性格,教给他的处事方式,又注定他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些生活中的琐屑。于是,他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自己的无能。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可能影响他的一生。虽然新时代的命题是,我们不应该把原生家庭当作自己无法过好生活的借口,改变在自己手中。可是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直接影响一个人在新生家庭中的表现。
重男轻女已经是旧社会的问题,现在,人们对女孩的喜欢甚至已经超过了男孩。可是另一个问题是,在二胎政策开放的当下,大多数父母沉浸在再次喜得贵子的喜悦中时,是否真的保证,在几个孩子面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至少,我觉得很难。生活中的经历让我对这些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如果父母不偏不倚,兄弟间情同手足,妯娌们亲如姐妹倒还好,如果不能,与其日后要花很大心力面对无休无止的家庭纷争,倒不如在选择的开始就加上一个限定条件。
我不希望姑娘们都和我一样胆小,毕竟我的经历只是个例,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感受。但是,在我们的新生家庭有一天成为我们子女的原生家庭时,我们真的需要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