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西林
(此文发表在军营文化天地2004年第10期'我生命中的三支老枪')
杂志发表原作总要进行删改的,这篇是我的原创初稿,其中有段我对天下男人性骂的逆向赞美。无恥也罢,过瘾也罢,反正这篇文章上了军刊。微友们细瞧杂志封面,最下行显赫地注有文章标题哩,足见此篇分量之重。
《枪号伴我一生》 (初稿)
在海军服役近二十年,军旅生涯给我以难忘的记忆,特别是3个枪号,它刻在我心里,长在我嘴上,陪伴我跨入新的世纪。
“天文数码”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转业回到北京,在某国家机关任职。1998年元旦,去一家星级大饭店参加联欢晚会。又是猜谜,又是对联,猜中者获奖,失利者罚演节目。或唱卡拉OK,或说笑话口技,或吟诗跳舞,岁末晚会进行得热火朝天。论到我猜谜语,马失前蹄挨了罚。前面一位被罚的小姑娘演唱情歌,赢得来宾掌声。她得意洋洋地瞅着我,别说,这一眼还真起了激励作用,我决心上台露一身手。接过了麦克风,我向观众鞠躬打趣道:“我的节目是表演军人“特异功能”说罢,5秒钟时间,重复说出了一串没有规律的22位长数,总共44个阿拉伯字母,速度是平均每秒钟吐噜8个。节目赢得台下喝采,有人还竖起大姆哥高喊:“好样的!赛电脑!”才刚冲我一乐的女孩儿也举起了双手,使劲为我鼓掌。机关人事司赵处长举着酒杯,晃着醉步,穿过人群,跌跌撞撞挤到我跟前,悄声问:“哥们儿,给咱大兵长脸了!居民证才18位数,也不像圆周率,您念得是啥经?”我眯着眼凑到他耳边低语:“仨枪号!”赵处长哇的一声大叫:“好哇,你个特异功能!”伸臂楼着我的脑袋,小声说:“这是保留节目呀,咱军人的专利,慎重使用”。周围人瞧我俩一惊一乍,摇头偷笑。喜庆的节日气氛弥漫着宴会大厅。
得意之间,脑屏突然浮现出1963年嘉陵江边的阆中海军四航校。公元一千八百年前,张飞入川在阆中屯兵,为给二哥报仇,逼造白旗白甲,让部将给杀害了,身首离异,头送到三峡边的云阳,浸泡在油缸里,身子留在了阆中,县城至今保存有宏伟的张王庙,他那丈八铁矛跟前,日日月月香火不绝。海军四航校校址选在国民党遗留下的飞机场,专门培养高炮、探照灯、通讯,雷达等海航地勤人员。四 十一年前的深秋季节,200多名北京新兵集中在大饭堂上三大条令课。罗连长身材高大,赤面阔颐,典型的军人气质。他高举步枪,操着福建口音,反复叮咛:“枪是你们的第二生命,要做到,2分钟以内闭目拆装枪机;枪号要长在嘴上,梦里也能说出它来。”当兵20年中,我先后用过的枪是苏式步骑枪、56式半自动步枪和54式手枪,至于那枪号还真的长在了我的嘴巴上。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