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物 | 年度面孔》所思所想
自从加入竹桃苑以后,总是有一个声音时不时提醒自己该更文了。在成长的道路上,我始终都没有停止思考。只是在中学时期用日记本倾诉的方式渐渐变成了向他人倾诉的方式,或是单纯地在脑海里思考,渐渐淡忘,又在某一个瞬间突然浮现于脑海之中。
可我知道,写作也是一种途径,帮助我们记录下脑海中的所思所想。在平时,我也会有那样一种冲动重拾过去的习惯,可一直都没有付诸于实践。今晚,又是思绪片刻降临的瞬间,我却不想让它又如往常一般溜走了。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她们从不愿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今天又重新阅读了一遍。里面有些话似乎戳中了我心中某些东西,让我不得不写下些文字。
主要挑了两句话,来谈谈所思所想:
Chapter1: 「年度进取面孔」获得者笛安分享的题目是「能够勇敢也是一种运气」。19岁时,她爱上了写作,而父母希望她成为大学老师,然后嫁给大学教授。「中国文化里的乖孩子都会有一种内化的讨好型人格,害怕让别人失望。但是总有一些时候,你要告诉别人,我不会永远成为你希望的那种人。」这是成为自己的路上必须要做的事情。
尤其像我这样从小就具有很强的叛逆特质的人,看到这句话,感触会更深一些。
可能是我天生就对独立的人格充满着向往吧,可偏偏受到的教育又是“乖孩子的教育”——也许这就是不可避免的无奈了。父母都是教师,考虑问题单纯而直接。也许是职业关系,生活中听到更多的也是命令式口吻。
恰巧我也不是单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自父母的施压式教育导致内心的叛逆和希望满足父母、让父母快乐和骄傲的善良本性在我身上形成了一种很矛盾又复杂的关系。
可能是我天生就做不了所谓的乖孩子,尽管我努力地朝着父母既定的目标努力,每次在暴力或体罚过后,总是对父母的教诲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记性那么差,时间久了,就似乎忘记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倒回到原点。于是,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循环。
祖母总是说我懂事懂得晚。如今换位思考,这样的孩子摊在自己身上估计也得折腾得不行。但这并不代表我赞成这样一种教育方式。
在从我出生到三观基本成型的人生的二十年来,对父母教育阴影最深的不是那些愤怒的面容或是暴力的镜头,而是独立的人格没有受到尊重的失落感。
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总是会听到“你还小,不要自作主张”“要听大人的话”“你小孩子一个懂什么!”“不要管大人的事情”……
记得初一的时候,当时为了竞选班委,我还是和小学一样无动于衷(一直到现在上大学也是,对这些天生不感兴趣)。后来,母亲知道了(因为在一个学校,估计老师聊天时提起,因为当时进去我成绩很好,却没有竞选任何班委),挺生气的,就迫使我竞选了学习委员。(母亲一直喜欢有上进心的孩子,而且我当时挺不情愿的)。P.S.个人觉得学习委员除了表面上的名称,实际根本没什么用。
当上了这个学委没几天,我大概因为什么乱皮的小事给老师批评了(具体什么事记不太清了,但肯定不是什么性质很恶劣的事件)。父母都是要面子的人。当时父亲特别的愤怒,说,你回去之后和老师说我没有资格当学习委员,我要求撤职。(态度很强硬,可以算是强迫)
母亲就在一旁说,他本来就不想当了,你这样一搞不正好称他心意了。
两个人越来越暴躁,骂我是个不争气的东西,人家为了个班干部都抢着要balabala……
我记得当时我挺绝望的,为了达到母亲的目标,最后还是妥协当了学习委员。本以为事情可以这样结束,却因为自己的过失,让父母如此大动肝火。
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劲,是不是真的错了,是不是应该像他们说的做一个上进的好孩子呢……
这样的事时常发生,而每发生一次,我的绝望又会更深一些,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父母永远都不会开心,觉得自己生下来就是个错误。渐渐的,自卑开始成为了性格的一部分,也变得越来越孤单,敏感。甚至会觉得死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现在回头想来,真的是我错了吗?不过是真实的我和父母脑海里幻想的那个我不一样罢了,而我所被迫做的一切就是变成那个样子。这一切,都是一句“为你好”可以解决的。
也许时间到达现在,我也释怀了一切。可是曾经的我有多难过,多绝望,多痛苦,我恐怕再也难忘。
我真的庆幸现在的我也可以拥有大声说出“我不会永远成为你希望的那种人”的勇气。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这是最宝贵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育,是让这些价值放大,发光,继而为社会做出贡献,但首先,是给予每一个人,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人格。
Chapter2: 回到北京工作,也让有3个孩子的李一诺切实发现了教育存在的问题,从不给自己设限的她创办了一土学校,通过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公平。她一直相信:「当你对现有的体系不满,认为自己坚持的东西是对的时候,唯一的路径就是在现实的环境里自己成功。」
世界上存在两种人:制定规则的人和服从规则的人。人人都想要制定游戏规则,站在塔尖,可现实都是大多数人将少数人定下的条条框框奉为圭臬。
想成为制定规则的人,得从服从开始,经历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艰苦,才有可能成为那样的人。
如果连服从规则的痛苦都忍受不了,有怎么能看到那些站在顶端的人,曾经背后的千疮百孔呢?
以前读中学的时候,经常听到各种抱怨。甚至有学生和我说,成绩好不就是在学校里有点用而已;读书又有什么用,又不能看出一个人的价值……
现在想起来,倘若你真觉得这世界有多么多么不公平,那你就用你的实力去改变它,否则,不过是弱者的借口罢了。
就像在打游戏的时候,埋怨对手坑,喋喋不休个半天的人自己无非也就半斤八两。倘若你足够强,不需要多说什么,干就完事了。
很喜欢尼采的一句话:如果你很清楚自己想要哪样一种生活,你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缺的是那样一种清晰的目标与实现目标的勇气和坚持,最后,成了无能为力而暗自叹息的众人中的一员。
清晰的目标,必胜的决心与勇气,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这是成为规则制定者缺一不可的因素。
开始是,大家总是一样,时间久了,差距也就越来越大。说起来如此简单的三样东西,但往往能驾驭的人却凤毛麟角。于是,那些人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制定规则的人,留下一群不得不为自己行为买单却抱怨最终结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