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的12字方针是:尊重、理解、关怀、责任、使命、尊严;就是用“尊重、理解、关怀”赋予孩子“责任、使命、尊严”。
从郑州之行开始,我就是思考女儿遇到的问题(或者叫“状况”)到底是什么,通过这段时间与孩子的交流、以及自己思考,我感觉孩子主要面临的是不被理解、没有方向感、内心缺乏力量等状况,尤其内心缺乏力量是导致目前在家“蛰伏”的主要因素。
所以,我的初步考虑是从让孩子逐步地开始承担一些责任、找到责任感,因而获得认同感和力量感来入手。
居说:尊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理解是亲情里最坚实的沟通桥梁,关怀是天底下最强大的力量。
郑州之行,孩子与居老师以及大爱妈妈第一次接触发生的冲突确实给孩子是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一方面,孩子因此开始愿意与我们父母开始进行比以前较为深入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孩子内心因此受到的冲击、以及冲击带来的(身体和内心的)创伤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需要我们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来化解孩子内心的伤痛,同时需要找到合适的时机与孩子就这次冲突进行客观、深入地分析、探讨,以期孩子能正确的认识这次冲突的起因和影响,从而能正确地面对和接受这样的冲突,并能因此去面对今后人生可能遇到的各种冲突。
因此,冲突发生之后,我们作为父母加强了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以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这个过程,我的思想里始终提醒自己如何秉持“尊重、理解、关怀”的理念,首先要从自身反思的角度、由己及人地理解孩子,理解、至少理解的态度才是跟孩子进行平等、有效沟通的前提。
从郑州回来后,我每天下班比以前早回家,一家人一起吃晚饭,跟孩子、妻子进行沟通交流,包括饭后跟孩子一起叠衣服、和小动物玩耍,给孩子做肩背部的放松按摩,在交流中让孩子感受我对她的理解、并在理解基础上的关怀,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孩子的认识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发现孩子确实在有些方面确实有她自己独到、深刻、甚至是我们作为家长都没有的认识,这提升了我对孩子的尊重,越来越觉得应该平视孩子,平视才是尊重的态度。
从10月10日到13日,这段时间,孩子的创伤基本痊愈,孩子的心情逐渐开朗,孩子与我们的沟通交流不断融洽,因此接受了我们提议周六14日全家出游的提议。关于周六全家一起出游,我的考虑一是让孩子走出家门、到户外活动活动,一家人加深感情的互动、交流,二是在孩子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开始根孩子交流下一步的改善方向、给孩子提出一些改变的要求,希望孩子能够接受、并据此订立一些规则。
14号周六,上午9点我去叫醒女儿,虽然她已然如往常一样睡得很晚、大概是凌晨5点多吧,但是很快孩子就起床、出门了,这让我还是感到一些意外。开车到了凤凰山,孩子虽然有些困意,居然中途几乎没有休息就和我们爬上了山顶,吃吃零食、逗逗小狗、看看风景,等下了山中午我们一起吃了台湾的美食,过程中气氛融洽、轻松,下午回家的途中,孩子又提到了打算和几个中学要好的同学规划冬季去黄山旅游的事情。
为了晚饭时沟通的气氛能更好,我在休息了一段时间后、特地又去买了大闸蟹。晚饭时,一家人喝着青稞酒、吃着大闸蟹、说着话,女儿慢慢从睡醒后的懵懂中逐渐开始活跃起来,我开始引导话题、对女儿开始提出一些要求。孩子接受了以后开始和妈妈轮流做晚饭的要求,但当我提到了是否考虑重新上学、如何去改变黑白颠倒的作息习惯时,孩子开始解释了自己不打算去上学的原因、以及目前对这种作息习惯感到舒服并不打算去改变的种种理由,当我提出她自己跟我们提起要改变、而且她也应该做改变的时候,女儿开始不做声了,吃完晚饭后,回到自己房间、关上门,过了一会儿我再问她是否讨论家庭整理方案时,女儿沉默、不做任何答复。
我没有再坚持与女儿的进一步讨论,下楼、在小区里自己一个人开始思考着。。。
我感觉孩子虽然是愿意与我们沟通的、也讲了应该是她现在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但是可能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她习惯了这种“蛰伏”的生活方式、并感到在这种状态下的一种“舒适”,像是“温水里的青蛙”,一旦要求她改变、打破这种安逸状态的时候,女儿还是抗拒的。孩子内心里也有改变的想法,所以她也接受我们提出外出游玩、做晚饭的要求(她感觉应该是对她现状没有大的影响和改变),但是一旦提出改变的要求让她感觉是要打破现有的“安逸”状态的时候,孩子内心是无力的、可能还有些本能的恐惧感,因此出现了逃避(不想跟我们再讨论这类话题)、以及软抗(不理睬、包括后来妈妈提出今天去宜家看家具,她不想去、甚至说这件事还不一定)。
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操之过急了,老话说“急病缓治”,何况孩子现在的状况是我们过去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其他种种因素多年累积所造成的,孩子真正的改变不会一夜之间就能完成,我们不能抱着“一蹴而就”的想法,不能让我们自己有急功近利的想法而带来的兴奋、紧张、焦躁等情绪去影响孩子的情绪,要给她一个不受打扰的心理环境,让她有自己主动思考的空间,以适应在改变过程中她的内心调整。
孩子现在内心缺乏力量,需要我做为父亲去给予她改变、成长的力量。说实话,今天我内心一闪念有种放弃的想法,细究下去,面对昨天晚上遇到的阻力、自己是不是也有逃避的想法?孩子是需要改变,我作为父亲更需要改变,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也是为了我自己内心还在追求的梦想。。。,内省、责任、坚持、方法等等,这些也是我自己需要继续学习、感悟、成长的地方,以自己的成长带动女儿的成长,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女儿的改变。
下一步,我想既然孩子接受了和妈妈轮流做晚饭的要求,那就先从这件事上着手,把握规则、观察孩子的行动和反应、鼓励孩子的改变。还有,既然女儿说之前不能坚持上学的原因跟身体有关系,那就顺势而为,和妈妈商量、想办法,找到类似孙医生这样能彻底治好孩子崴脚问题的医生,孩子身体上的问题和心理上的状况同步改善。还有,还是要鼓励女儿先把家庭整理的事情做起来。。。等等,先从这些孩子能接受、能马上具体实施的行动和行为上入手,和孩子一道去做,让女儿在这些具体的行动和成绩里得到认可、找到认同感,一步一步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
如果这几件事能把握好,根据孩子的反应和状态,我们在适时地提出后续进一步改变的要求。。。
尊重、理解、关怀孩子,同时我们父母也不断学习、自我成长,一步一步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激发孩子的责任感、使命感,让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获得真正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