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见素抱朴,少思寡欲"。人只应有本能的欲望,欲望越少,越接近善良的本性。远离私欲喧嚣,只有保持内心宁静,才能体会豁达的人生境界。才能懂得平淡是真的道理,才能做到无欲以静身自定。恰当的欲望可以使人得到某种价值而终生努力,从而过得充实自在,没有欲望不成人生。
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做到内心宁静,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看得清,看得透,看得远。才能使自己不被私欲所支配。欲望本无错,只是人类对欲望的认知发生了扭曲,一叶障目看不到生命的本真。浮躁的外物,无止境的欲望让人陷入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
诱惑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存在对人是一种激励,一种鼓舞,一种鞭策,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进入某种最佳境界。从而优化人的生活质量。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了最完美的心灵健康。人生路上的种种诱惑,都是防不胜防的。他们就如细菌一般无孔不入,腐蚀你的生命之树,让你陷入万劫不复之中。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心里感到诱惑就对诱惑进行反抗,而不会屈从于他的人。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东汉杨震赴东莱太守之任,途中经过昌邑,县令王密跟他是朋友,也是由于他的举荐才当的官,所以对他一直都感恩戴德,这回正好机会来了,想感谢一下,就趁晚上带着好多银两来到杨震的住处,把银两献上,被杨震严词拒绝,王密哭了,跪下求他收下这份情谊,并说没人知道。可杨震说,谁说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举荐你不是为了私宜,而是为了国家,因为你的才华可以为朝廷出力,为百姓造福,并不贪图你的报答。王密听了这话满脸羞愧,只好作罢。杨震平素慎独寡欲,故而能面对巨额金钱的诱惑能自觉克制私欲,不欺心,守诚信,没有陷入贪婪的泥沼,保持了廉洁的操守。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是永远填不满的沟壑。要能做到寡欲,非潜心励志不可。现代社会层出不穷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花样翻新,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能够抵御住它们势不可挡的来袭,必须有一定的道德修行,寡欲缚心的本领不可,否则难以阻挡人向欲望的深渊滑去。
众所周知,和珅是个巨大的贪官,他的家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他私盖楠木房屋,奢侈违制,式样模仿宁寿宫。家中收藏的珍珠手串比宫中多数倍,而大珠比御用冠顶的珍珠还大。最终在乾隆死后被嘉庆皇帝赐死,家产全部充公。他苦心搜罗的财富满指望留给子孙后代,没成想自己这辈子还没活够呢,别说钱了,命都没保住。他就是欲望太高,因财丧命的典型。
有些人不知收敛,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天下所有财富所有美女聚到手里也不知足,还有的外逃贪官在被引渡回国的时候居然涕泪横流,感慨终于回家了,因为虽然有钱,但在外国远离亲人,语言不通,孤单寂寞还要提心吊胆防范随时被抓,连睡觉都做噩梦,一天也没踏实过。跟蹲监狱差不多。事实证明,贪欲过大的人往往都没有好结果。他们活得太辛苦。不管有多少前车之鉴,他们依然铤而走险,觉得自己能侥幸躲过,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而且还株连了家人。他们不懂得适可而止。苛求不知足,以自己的快乐生活为代价,不断向名利和地位索取,最终把自己陷进泥沼中。受到人们的唾弃,也让子孙后代为他们蒙羞。欲望就是井,怎么填也填不满,欲望就是路,怎么走都没有尽头。欲望每增加一点,你的痛苦就会多一点。知足才能常乐,想开了,人生短暂,何必活得那么累呢?
《菜根谭》作者洪应明指出,贪婪的人,身上富有了,内心却一贫如洗;而知足的人虽然贫穷,内心却很富有。人有了贪欲,就会由善良变为邪恶,由高洁变为污浊,败坏一生的品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贪欲丧失理智后,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在金钱面前成了欲壑难填的蛀虫,有的官欲权欲极强,不惜重金跑官,要官,买官。有的生活腐化,纵欲无度,放浪形骸,靠权利和财富骗取美色,这些邪恶欲念导演了一幕幕闹剧和悲剧,从而使社会陷入停滞不前的泥潭。
利欲严重的人,处世哲学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们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利欲熏心,财迷心窍。终日不得其安。求名心切必作伪,求利心切必驱邪。名为锢身所,利是焚身火。养心莫过于寡欲,对欲望进行理性的节制,让纯洁永驻心灵的殿堂,不被欲所困,所累,所苦,所害。从而达到养心之目的,使人臻于至善。不要精彩了物质,荒芜了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