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在《研究方法》这门课上,已经感受过罗老师的授课风格了,循循善诱、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还想在非营利组织的课程中,继续跟着罗老师的思路,领略有逻辑地思考和探讨问题过程中所带来的美感。但是2020年这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举国上下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进入到了直播的课堂。这种隔空授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中的有意思的互动和思维碰撞,但是从网上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上来看,逻辑之美并未缺席。下面我将从课程内容及形式、个人感想两个部分来撰写本课程的学习评论报告。
课程内容非常充实。总体来看,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板块: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的阐述;与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相关的性质、职能及其转变、发展前景;与非营利组织管理相关的战略、营销、筹资、人力资源、财税、评估、问责等管理模块。
一是针对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发展历史、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等内容进行了总领性的阐述。这一板块中,我了解到:非营利组织兴起于西方国家产生之前,建国之后为组织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在增强资金筹集能力方面,非营利组织影响了国家税费政策的决策和改革,最终引起非营利组织问题在研究领域的繁荣;哲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都是其相关学科;抽象的人性是不存在的,因此不对人性进行预设,而是要根据个体行为的结果来描述、解释人性;合作的本质意味着强迫,共同利益或称公共利益是一种创设的抽象概念,公共利益创设的原则以及合作产生的机制等。这些内容为非营利组织的各种实践问题的阐述奠定了分析基础。
二是结合中西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状况阐述了非营利组织的性质、职能及其转变、发展前景。这一板块中,我了解到:美国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先于国家,而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制度,因此呈现出“官民二重性”的特征;组织的功能是确定的,而职能会随着组织自身发展状况以及环境产生变化;非营利组织的功能是社会合作和动员,而其职能包括自组织的社会管理职能以及参与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非营利组织职能的实现路径有横向的社会合作交换和动员、纵向的政治参与;美国非营利组织更加注重社会管理职能,但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其在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的履行方面切换自如;中国非营利组织则更加注重公共管理职能,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着职能转变问题;由于中西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背景存在差异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更需要结合本国国情进行管理与变革,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性安排来预防非营利组织对现有秩序产生破坏性的可能。通过对中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类比或称对比分析,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总体印象,更加鲜明的展现出中美非营利组织发展背景的差别以及发展现状的差异。
三是结合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模块,将其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筹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与税收管理、评估与问责等内容进行分开阐述。这一板块中,我了解到: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同国家、企业的差别;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管理也是必要和不可缺少的一环,可以借鉴企业营销管理的程序步骤;非营利组织的筹资问题非常关键,不同国情下的非营利组织筹资来源存在差异,现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已经采取组办社会企业通过举债或项目承接的方式来进行创新;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同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的一般管理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员工关系)相同;非营利组织的组织架构中包括董事会、专职管理人员和志愿者三大部分,其中志愿者的薪酬管理部分物质激励同精神激励并重的特征凸显出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和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同其他类型组织相似,但其财务信息公开力度还有待增强;其税收优惠政策更加细分、优惠力度相较于其他类型组织更大,其注册管理也更为严格;非营利组织的评估与问责问题则更为系统的从理论基础、框架梳理、指标建构、权重赋予到程序和环节安排等内容进行了总括式的阐述。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阐述国外的实践经验;沿着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路,具体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过程中的程序环节等内容,进而对非营利组织的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和和外部监督等管理模块建立起较为系统的认识。
课程形式非常丰富。在本次疫情期间,您是唯一一个使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进行网上教学的老师:视频可以反复回放,PPT也便于下载和阅读,课前问题有助于引导思考,课后习题有助于回顾记忆。其中类似于辩论赛形式的视频呈现,让我体验到辩证思维的绝妙;讨论互赞的形式,激起了班群当中一波又一波的拉赞互动;作业互评的形式,让我看到了各位同学认真学习的态度以及思维活跃的想法。尽管由于没能安排好学习计划,错过了一次作业互评(这也是我截屏当中缺少一课时的原因),但是总体来说,丰富的课程形式也让学习过程增添了一丝互动感和愉悦感。
疫情期间为了让授课内容不打折扣、授课效果不受影响,学校的老师们都尽职尽责,非常辛苦。非营利组织管理这门课的授课内容非常充实,授课效果影响不大,收获颇丰。系统性的知识,有逻辑的思考让我对非营利组织及其管理,形成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老师所呈现出的问题意识、辩证思维、对比分析、深厚的知识积淀、专业的书面表达等学术科研能力,都还需要自己耐住性子、反复接受训练和打磨。凭借着这些品质和能力,自己才能向知识和真理、科研与创新更靠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