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樊樊
任何一种习惯,都贵在坚持。
01
我的垃圾分类习惯是在北京的最后那两年养成的。2008年之前那两三年,北京开始全面进入全力打造环保城市准备迎接奥运的模式中。
有一天,我冷不丁发现小区里的垃圾桶换了新模样,每一处垃圾点都有四个桶,上面分别写着“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学习做一个支持环保的好公民的,不用教育,非常自觉地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我自认为这是一种好习惯,因为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是一件与己方便、与人也方便的好事。
2009年,我离开了北京,辗转到了好几个城市生活,青岛,天津,香河,期间又回到北京住了一年,此外每年还会回我的家乡内蒙住一阵子。
我发现,一出了北京,关于垃圾分类的事情并不那么太受重视,越落后的地方越不重视,这很正常。
可我自己一直都在坚持做垃圾分类,家里的生活垃圾我是严格按照:厨余、不可回收(卫生间垃圾)和可回收废品来分类的。至于有害垃圾也就偶尔会有两节没电的电池,或者过期的药品之类的。
对于我来说,做垃圾分类很简单,无非就是家里放三个垃圾桶,厨房一个,卫生间一个,另一个专门装一些纸盒、塑料瓶、玻璃瓶等等。
02
其实,如果按照日本的垃圾分类标准,我这个做得还太初级,但即便是这样初级的标准,除了我之外,我家里的其他人也不太能做到,不是每个人都如我一样在意这件事并把它形成习惯一直保持着。
比如,我经常会看到我儿子把吃剩下的果皮或装零食的塑料袋扔进卫生间的垃圾桶里,我就会教育他,告诉他垃圾要分类扔。儿子嘴上说他知道了,但经常还是做不到,经常随手就扔错地方。
孩子的习惯我在慢慢帮他养成,但孩子爸爸的习惯我可一点把握都没有,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他有自己的意识和主张,他不但不像我一样在意垃圾分类这件事,而且有时候被我批评他不做垃圾分类的时候还会反驳我。
他的理由会让我哑口无言,那就是:你在家做好了垃圾分类,扔出去后,收垃圾的不还是一车拉走?有什么用呢?再说了,中国像你这么高素质的人太少了,你这样活得不累么?
是的,我忽然发现我做的事情也许并没多大意义和价值,而且因为我总是强迫他们也像我一样去做垃圾分类,他们不高兴,我也不开心。这种习惯,到底还要不要坚持?
03
我确实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为什么会自发做垃圾分类呢?又没有人给我发过什么环保手册让我必须遵守。经过深思,我得出这样的解释:我就是喜欢这样做。
为什么喜欢这样做?因为我觉得分类扔垃圾就是比一股脑扔垃圾的感觉好,这里面体现出的是一种整理(向好的)的思维,还有自律的本质,再说得玄乎点,就是强迫症的表现之一。
先不要急着笑话我,通过对垃圾分类这种习惯的思考,我要告诉你一个本质现象:很多习惯,都是要靠强迫来养成并保持下去的。
最初,我们想要养成一种习惯,肯定是觉得这种习惯很好,认可它的好,然后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去养成它,这个时候就要拿出自律的精神来,按照事先定好的规矩去做该做的事情,日复一日的坚持,习惯就渐渐养成了。
每一个好习惯,都是要靠自律的意识去养成的,但有一些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是有用还是没有用的习惯,却要靠强迫意识去保持下去。
就像我坚持了十年的垃圾分类习惯,在大部分人都不这样做的情况下,甚至在我的家人都嫌我麻烦的情况下,我默默无闻地做了十年。
04
真正可笑的是,中国喊了这么多年的垃圾分类,十年过去了依然还在原地踏步,从政府到社会大众都没有一个质的提升,没有整体意识的重视和改变,相关部门更没有拿出实际又科学的解决办法。
这就像我们很多人总是喊着“我要养成晨跑的习惯”、“我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喊了好久才开始行动,然后新鲜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一样。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图一时新鲜容易,坚持一年、十年、一辈子,不容易。能够坚持下去,做到极致的人,都是很自律的人。
所以,我现在有时候反而在强迫自己:不要再逼着自己做那么认真的垃圾分类了,偶尔犯犯懒一股脑扔出去也不是什么罪过。
可是习惯已经养成了,喜欢整理、整洁和事事都要保持自律的性格,让我依然坚持做着不知道有没有意义的事情。
做垃圾分类原本没什么复杂的,也不新鲜,但即便如此,很多人却就是做不到。所以,我不认为自己有多可笑,我喜欢,我乐意,就是这么简单。
恰巧看到一句话,正好讲到我心里——“自律的人生,与众不同。”
没错,我就做那个别人看起来有点可笑的“与众不同的人”吧,我要将垃圾分类的事情进行到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