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时,一个小男孩,三岁左右,总是让老师帮他添饭,但我们发现这个孩子碗里还有很多饭,老师说“请把碗里的饭吃完再添加”,孩子继续申请添饭,老师说“你碗里还有饭哦,吃完了我们再加”,老师的语气很温和,当然也很坚定,这时小孩又生气又委屈,开始发脾气。
我走过去看了看问:“你是不喜欢饭和菜混到一起吃是吗?”
小孩回答:“我要加饭”
我说:“我看到你碗里还有饭,你不喜欢吃碗里的饭吗?”
小孩回答:“不要鸡蛋”
我说:“你不喜欢吃鸡蛋,所以鸡蛋和米饭混到一起了,你不想吃”
小孩回答:“嗯,我要加饭”
我说:“可以的,你可以把碗里的饭倒掉,不然新加的饭还有可能混到鸡蛋”
孩子质疑的看着我,不可思议的感觉,我猜想他肯定在想竟然还可以这样吗?
然后我帮他倒掉饭,增加了新的饭,此刻感觉孩子看我的眼神都变得亲近柔和了,因为刚来班级做观察记录,和孩子接触少,主动和孩子链接,才能支持到孩子,一般我会邀请小朋友自己把饭倒掉再增添新的饭。
我把碗递给孩子,温和的对他说:“你看问题解决啦,下次你不想吃鸡蛋,你可以告诉老师说,老师,我不想吃鸡蛋,请不要帮我加鸡蛋,谢谢您”
然后我引导孩子重复我的话,我回答:“好的,谢谢你告诉我你的需求”。
然后我和老师沟通了这个孩子的情况,老师也知道他不爱吃鸡蛋,但想着营养的情况下,也就一直给着孩子,能吃一点是一点,这也是一份对孩子的爱,同时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仅仅一个鸡蛋就给孩子造成了压力,因为即便他不吃鸡蛋,旁边的小朋友在吃,小家伙都会不停的说,“他为什么要吃鸡蛋,他为什么在我旁边吃鸡蛋”,他对鸡蛋的味道很敏感,所以和老师沟通后,一致决定不再给他加鸡蛋,也鼓励孩子表达,后来老师反馈,自从上次给了允许之后,现在遇到有鸡蛋时,孩子会主动表达,“老师,不要给我加鸡蛋”,这是孩子成长中获得的一份能力,能感受到自己的需求且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求,老师也觉得特别欣喜,再和我分享孩子时,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唯有父母和老师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孩子好。”
继而我们发现孩子午睡尿床的情况也有所减轻,一直觉得孩子的尿床和情绪有关系,当然还没有完全梳理掉情绪的问题,吃鸡蛋这也不一定是主因,但只是做了小小的改变,我们就发现孩子有新的成长,对抗的语言少了,平和了,尿床的行为也减少了。
孩子的成长需要允许和接纳、理解与感知、时间和空间,老师作为陪伴者能够安定下来去听孩子说,看孩子的行,与孩子真实的互动,能理解且带有慈悲的陪伴,能够不断的成长自己,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当然如果能够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孩子自己选择食物孩子的自由度就会更高,不过这在年幼的孩子里,会让父母有更多的担忧,因为关于孩子吃饭一直是家长特别关注的事,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本身胃口就特别差,需要格外关注,还是那句话,大方向不变,个体关注做好,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一样的引导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