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是唐诗的主体,它的形式与格律在初唐时期已经完成。五律的一切规律和创作手法,可以通用到其他诗体,所以,我们来见一首大家熟悉的五炎律师,同时给大家带来相关的基本知识。
大家对杨炯好像并不太熟悉,但对他的作品《从军行》是非常熟悉的。
杨炯被举为神童,送入朝廷,授校书郎,那时的他才十一岁,可见他的才华出众,。他和王勃一样,自己认为自己十分有才华,对人态度比较傲慢,武则天当政时,他被贬为参军。后人称他为杨盈川,他的诗文存于今者,称《杨盈川集》。
接下来我们学习《从军行》
这首诗我们先来讲一下题目,题目“从军行”应用很多,很多诗词都叫做从军行。而”从军行“本来不是一个诗题,而是一个乐府曲调的名词。在中晚唐时期,又称”歌诗“。从形式上讲,它们有五言的,有有七言的,也有三五七混合的,一般都是歌行体诗,采用律诗的很少。
我们补充一个小小的知识点。汉代之前,所谓的“诗”,就是指能唱的曲词。
《从军行》是汉魏流传下来的乐府歌曲。而杨炯只是采用了这个名词来作为题目。
五言律诗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一联和第四联,所以今天我们主要讲第一联和第四联来理解这首诗。
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也是一般,只要掌握了第一联和第四联,整首诗的内容也就大致清楚了。第一联“烽火照西凉,心中自不平”,意思就是说,边境上有敌人来犯,警报已经传递到长安,使我心中起伏不安,甚是担忧。那我们就产生一个疑问,为何而担忧呢?因为他自己只是一个书生,没有能力为国家抵抗敌人。而第四联就说:我自己宁可做一个小军官,也比做一个书生有用。周武王的兵制中,一百人为一队,队长称为“百夫长”,大家应该很熟悉。后世就用以来表示下级军官。
我们来看一看第二联和第三联。第二联是说:领了兵符,辞别京城,率领骑兵去杀敌。牙璋就是兵符。凤阙指京城。第三联是形容在西域与敌人战斗的情景。围困了敌人,便发动了共计,这时大雪纷飞,使军旗上的彩画都凋残了,大风在四面八方呼啸着。
第二联和第三联为想象,只是修饰,为了更加突出自己想为国抗敌的一个心理。
这首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当时重武轻文的一个抱怨,泄露自己的心中不平。另一种就是上面所讲,自己想出关杀敌,为国效力的一个心理。
我们来讲一下简单的五言小知识。五言律诗会有四个韵脚,在偶数句结尾。律诗呢一般用平声韵。这就意味着偶数句结尾字必须是平声,于是,奇数句结尾字就是仄声。《从军行》中,第一个平声句尾与第二句的起韵协韵,这样这首诗就有了五个韵脚。但律诗正格的是四个韵脚。第一句尾的韵称为引韵,不算是正韵。
关于律诗还有一个格律,有两句歌诀“平起仄收”和“仄起平收”。起指的是第一句第二字,收指的是第一句第五个字。平起仄收 律诗声调高亢雄壮,仄起平收的律诗声调比较低沉柔婉。
我们学习或者欣赏唐诗这是一个小小的技巧,我们可以从这里找到一些感觉。毕竟诗词是由唱曲演变而来,格律一般都是严谨的。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想继续了解唐诗的小知识和诗词,欢迎关注我!
点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