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人言,去参加了一门计算机考试,它属于夏天过后的一次补考。大概是看得重了,于是难得在考试前的一晚还忙着做功课。
第二天考完之后已经是中午,当时自我感觉有点像前几年刚出仓的杨仪伟,像个学霸一样精准的估了分,“嗯嗯,这个…有82.5分吧”
然后被现实无情打脸,几天之后可以在网上查分了,志得意满的估分结果最后查出来是62点几,还是多少,不过总归及格了。
这哪能让我不快乐,我甚至开始觉得,“付出就会有收获”——妈的原来说这话的人没在骗我耶。
可真正让我觉得理不出头绪的,是有时候莫名其妙的生活撞鬼综合症。
“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情绪低谷”——照我的经验,这种廉价又让自我良心过得去的安慰词通常是没有疗效的。不过我熟练地拿来它来劝朋友,说些什么自然起伏之类的话,如果患者病情再严重点,你还可以祭出“比惨,我比你更惨”之类的话。
劝完人之后,该吃吃该睡睡该做做,不是么?一切都没有发生,一切与自己无关。
那是别人,当是自己时呢?
于是我就像是安心躲在墙壁里的耗子,从来没有去认真思考过,当股票大跌,当感情破裂,当儿子不仅打人还作业差时,还能做到心如止水吗。
有人又讲,“如果不会发生你无能为力的不幸,你就不值得担忧;如果那些不幸发生,既然无力就更没必要担心了”。
啧啧,道理真好听,可是,知易行难呢。
我的朋友,他一日忙忙碌碌,一日提心吊胆,唯恐逆拂了上峰意图,唯恐一时的不小心就万般毁于一旦——他们这样的人一路歌声嘹亮,一路步伐整齐,朝着男人养家立业的责任方向前进,我理解可却不情愿,这样掩盖住自己,说真的,大概只有傻子才会觉得乐在其中吧。
我像是《大腕》结束时那听话听一半的瘦疯子,一路上都装作很认真在听“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可内心被其他事情吸引,早早就在队伍里开了小差。到后来,干脆在路边停下来,让身旁经过的队伍踏出足够大的灰尘把我淹没,我逐渐开始发现,我好像不能按照父辈划出的路线图前进了。
————他们说文艺腔才能拔高立意————
1082年的苏轼,在赴任的路上被大雨淋了一身,他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说“莫听”而非“不听”,他说“何妨”而非“不妨”。
讲真,到最后,这才是我想要的答案。
可是精彩的更在后面,雨停了,他把词句想齐了(好吧,也许人家大师早就想齐了谁又说得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一次读到这句子是在林夕的书里,他说雨停了,出太阳了,大家伙熬过来了该干嘛还是干嘛去。更深一层则是,你可以不管晴天雨天,心境如何,即是如何。
果真一妙人,原来你久久等不来的涨停,久久不能启及的欲望,满不满足,结束时都在乎一心。是非对错,谁输谁赢或者阴晴圆缺,在乎的是你自己怎样想,在乎的,是最后你是否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