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去乡下拜年,带着儿子,陪着老公。公婆都不在了,只有舅舅还有大伯子小叔子。几年不去变化还是挺大的。第一感觉车多,这是前几年没感觉到的。每个村子都有了停车场,虽然这个停车场很简陋,但村子里有车族和走亲访友的车都有地方停了。一个小小的村庄有十几二十几辆车。路虽然窄,但都是水泥路了,这些水泥路延伸到各家各户门前,不再是以前的土路,雨后的泥泞不堪曾经困扰着乡村出行。拜年他们不再只是靠走路,和城里一样有电动车和汽车了。听说很快农村公交要延伸到村庄了。这种飞速变化,缩短了城乡间的距离。
几乎人人有手机。大嫂子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也已经60多岁了,她们夫妇俩带着孙女过,因为儿子在27岁死于尿毒症,他们成了失独家庭。那时孙女三岁,现在已经初中毕业上了省城的卫校。为了联系方便,她也用起了手机,虽然是老人机,但也是生活中迈出的一大步。春、秋两季她采茶、炒茶,田亩被征用了,她会去附近打工。老两口一年也能挣个几万。他们没有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中,他们没有时间悲伤,把孙女抚养成人,还在继续尽自己所能把日子过的妥妥贴贴。孙女上学也用起了智能手机,通讯的便捷与城里完全没有区别。
再看桌上,以前我们去乡下过年,桌子是八仙桌,端出的是十大碗,碗是蓝边碗,菜也是很有限的那么几样。而现在八仙桌上架起了大圆桌,菜用盘子装,中间还有玻璃转盘。菜的品种达到二十多样了。他们也用起了一次性纸杯、抽纸,除了还保留着烧柴火的大灶,也用上了方便干净的液化气灶。
这些是普通的农民,没有特殊经济来源,没有特殊的本领,就是依靠勤劳,就是在这几年。也许是政策变了,也许还有前期的积累,不管怎么说,他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农村年依然家家户户贴村联,年年有鱼,那一碗鱼不再是端出来做样子,余在那里过了初五或初八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