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满意不一定产生消费者购买,消费者购买也不一定产生重复购买。 消费者洞察的真谛在于,拨开一切表面现象,从人性的乱麻中理出头绪,从中找到驱动目标消费者尝试或重复购买真实原因!
满足用户,不是用产品参数、性能本身去满足。 满足用户是满足用户某种潜在欲望(动机),那些看不到的东西。
市场之所以存在无非是人、欲望、利益三个因素,人通过支付利益(钱、时间、生命、商品等)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核心是欲望,我们需要洞察出用户真实的欲望,而不是表面现象。
我们需要洞察出用户真实的欲望,而不是市场现象。洞察出用户需要什么,为什么要,然后就是将自身能力转换为满足他们欲望(动机)的能力,与他们持续沟通改进产品。
在产品、服务、信息过剩的时代,只有“用户”以及用户的“注意力”是稀缺的。因此,无论是广告还是品牌营销,必须完成从4P到4C的转变。 具体表现为:产品向顾客转变,价格向成本转变,分销渠道向方便转变,促销向沟通转变。 总体趋势,都是从“品牌端”向“用户端”倾斜。但有些时候转变也需要因地制宜,法无定法,唯有深入洞察!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几乎所有商家都想做刷屏级的营销案例,想要所有人都能看到。但是很少有人讲:我需要做一个走心的案例。 可事实上,越是走心的广告人们越感动,更愿意传播它相关的内容。 在任何刷屏级传播之前,必须有一个原点叫做洞察,这个洞察便来自于你对消费者的观察。
现在的很多传播普遍存在“关联缺乏”,优秀的广告创意必须跟品牌紧密关联,而且这个关联要一下子能让潜在客户捕捉得到,立刻让消费者明白这件事情。 每个成功传播的背后都必须要有对消费者缜密的洞察,凡是不能和消费者内心相应和的,不能直接产生共鸣的必将被淡忘。
洞察时,我们倾向于留在习惯的舒适区间找答案。捕捉显而易见的论据,论证他们早已成型的结论。若遇到不符合的现象,干脆予以排除。即使没有有趣的答案,也姑且表示满意。 所以我们一定要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避免形成路径依赖,要跟着心走。
洞察在某种程度也可称作是观心。一边连接真实的世界,萃取观察与数据的核心信息,另一边连接内心世界,用心发现行为和心理的矛盾之处,从矛盾入手,揭示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