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决定着供应量的增加,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商品实际价值的减少,我们今天从局部用逻辑的方式去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种商品的供应量增加是因为需求增加了,从商业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利好的表像。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需求增加了,当一部分投资者在这项目上获得了利益最大化,于是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当然也将会被开拓出更大的市场,更多的需求。
好比今天因为有了电商,很多从前不能跨地域购买的很多商品,今天能买到全世界的货了,另外因为商品的透明度,比价就特别容易,东家不卖西家就会卖,这就为什么许多商品的价格甚至低于十年前。
但不可否认的是商品的销量同样不止是从前的十倍速。
但与其说它是因为供应量的增加,还不如说是因为竞争导致的供应量增加。
这为什么说发现新兴市场以及快速占领市场的重要性了,因为越往后,随着不断的资本进入以及商品的实际价值减少,利益将会不断被缩小。
所以需求决定着供需关系,而供需关系决定着商品价格,最后商品价格又决定了资源的成本。
合理的逻辑关系刚好反过来。
不是产品的原材料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售价,而是最终产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了最终消费品的价格。
而这个价格再反过来,决定它上面一层又一层、一环又一环的原材料价格,这是倒过来的一个逻辑关系。
最终产品的供需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而这个价格再反过来决定原材料的成本。
总的来讲就是供需关系的逻辑,如果供应量的增加那么就会导致商品的实际价值,也就是它的真实价格将会产生下降。
又或者换一种角度来讲就是如果要想让一件商品产生较高的价值,那么就要想方设法令到该商品产生稀缺,或者制造稀缺的现象,因为供需关系决定了价格的关系。
请记住世界上任何一种稀缺的商品价格都是昂贵的。
一件商品如果消费者不能轻易地买到,或者感觉到该商品难得,那么这件商品的价格自然就会产生飙升,而这种溢出的价格并非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而是商品的名义价格,而名义价格是根据商品的易得或者是难得的逻辑关系来决定的。
商品价值的衡量
衡量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来源于对该商品获取劳动力的衡量,当获得这个商品前被消耗的劳动量越多,环节越多,那么该商品就会在每一个环节被加上利润后再滚到下一环节,而越到后面环节的利润比例也就越发大,所以该商品的真实价格就会因为被消耗的环节越多价格就会越高,反之价格则会越低。
而另一种衡量方式则来源于智力,或是对才华或技能的衡量。
比如说律师,医生,艺术家,歌星这样的职业,前两种职业是因为在成名这个职业以前,需要在学习上投入大量的金钱,那么在该职业成名以后,这两种职业人的薪酬价值则会大量增加,因为在成名之前所有投入的学费与时间都会被累积成为成本。
又或者是说因为该职业薪酬价值较高,所以人们愿意花大量的时间与学费去进行学习。
所以学习的时间越长,费用也就越高,费用越高,学习时间越长那么学习的人就会越少,它们之间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
在欧洲曾经有法规将部分不需要太长时间去学会的本领在修改学徒制以后,那么这将导致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因为行业的易进入,于是从而导致这个职业的劳动者供大于求,于是劳动薪酬出现了下降,这就价值贬低的因素与结果。
而对于类似后两者的职业则需要一定的天赋,但这类职业人的真实价值是根据被赞赏的高低程度而薪酬价值有所不同,也就是被更多的人赞赏与追捧,那么他的实际价值则会更大,反之则相反。
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如果一件商品或者一种职业在当时期所产生的数量过大,那么这种职业的薪酬价值就会被压制,反之则相反。
又如果一件商品在产生交换之前所产生的劳动或智力或特殊才能所需产生的劳动成本较多,那么它的实际价格就会有所增加,反之价格则会相对较低。
那么也就影响着随着成本的增加或者减少而产生的实际价格的升高或降低。
从这一点看来,影响着实际价值的升高或者减少跟该商品的供需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
通俗的讲就是假如世界上有两张名贵的邮票,如果想让它的实际价值增大的唯一做法就是撕掉其中一张,那么剩余的唯一一张邮票它的价值就会马上得到提高。
这就是做稀缺的价值。
又比如一张电影票如果很好买,那么这个票价一定不高。一台热门手机如果限量首发那么必定引起排队等候等等,很多经济学者把这个称之为“饥饿营销”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从这点总结来说就是世界上任何一种商品供小于求从而导致了商品的实际价值的增加,供大于求商品的价值则下降,供需平衡价格则稳定,这就是供需关系的简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