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罗辑思维》而知道罗胖,虽然节目不是期期看,但是罗胖的60秒语言,每天都听,特别欣赏他的这种死磕精神。我甚至想过,冲着这股认真劲儿,他也能成,只要他说10年,我就听10年。就在16年2月的某天清晨,我听罗胖在60秒语音里讲到“得到”,出于信任,第一时间安装了APP,但万万没有想到,我的生活因“得到”而改变。
相识
16年年初的某天,打开“得到”APP,里面有“知识新闻”、“解读版图书”和“音频”,那个时候的“音频”,才1.99元,然后我就心想了,这个不错,比买顿早点还便宜,在满足味蕾的同时,补充一些精神食粮,何乐而不为?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的“得到”,哪有现在更新的这么快,一周登陆一次,有几个不错的“上新”,就已经很满足了。
其实,在“得到”起步的时候,我的生活也正处在转型期。15年,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运动减重,收获了一些小成就。随着自信心的大增,想给自己找点的事儿做,于是,决定开通一个公众号,分享自己与孩子的生活点滴。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写了几篇文章之后,就有点不知所云了。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但作为一个职场妈妈,要工作要养娃,还要学习,这可怎么平衡?
相知
16年5月,得到推出了第一个专栏节目-雪枫音乐会,我也是第一时间订阅的,但因为自己元认知水平有限,感觉收获不大。随后,过了一段时间,我知道了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感觉自己如获至宝。原来时间不能被管理,而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之前有这么多错误的认知,那如何纠正?我看准了笑来老师在“得到”上的专栏。
笑来老师自己办的新生大学,售价是2777元,而在得到开设的专栏,售价还不到之前的十分之一,有种赚翻的感觉,毫不犹豫,第一时间订阅,并且热情地分享给周围的朋友。周围的朋友,虽然表面迎合,但内心并没有完全接受。当时,还特不理解,这么好的文章,怎么竟然不喜欢?其实,当初的自己并不明白,大家都更相信眼见为实。只有自己变得强大,别人才会另眼相看。
磨合
我和“得到”在走过了相识、相知之后,后面更长的时间是在“磨合”。有了笑来老师“只字阅读”的利器,去学习刘润老师的商业逻辑。身为一个有志青年,怎么能错过万老师对新书的诠释和解读?即便是已经明白的道理,通过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述,感觉也是入木三分。而在“超级个体”的大教室里,古典老师,更像是一个帅气的学长,把自己的心得娓娓道来。因此,我决定不做一个“伪工作者”,用“三板斧破四困境”。
但是学了这么多的好东西,如何才能学以致用?想明白这点,很重要,而学以致用的前提条件,就是记住。于是,我开始利用“笔记”功能,慢慢积攒,到17年2月,4个多月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可是,“得到”对“笔记”功能进行改版,增加了“标签”,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动,却使我进退两难——以前的400多条笔记,还要不要加“标签”?思考过后,我决定重新整理,一条条的看,一条条的增加“想法”和“标签”。
看似一个艰难的决定,却使我获得意外的惊喜。因为发现这些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多老师都提到过同一主题,但侧重点却各不相同(具体例子,请参考2月总结-串联),这不就是融会贯通吗?有了这次成功的实践经历,使得自己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得到”上的老师都这么强调“践行”,因为只有自己悟出的道理,才会记忆深刻。
成长
我知道,自己的“践行”之路,才刚刚起步,也深刻记得罗胖说过的:
从认知的角度看,任何人都没有任何机会资格说:我知道了。作为一个真正的终身学习者,会发现任何话题都有无穷无尽的深入空间。
没有谁的成长之路一帆风顺,我和“得到”也都如此,都是一边疗伤,一边成长。但重要的是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愿意放低身段,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谦虚地向他人请教,做个有进取心的好少年。
这一年,从相识到相知,从磨合到成长,始终相知相伴,不离不弃。感谢罗胖,感谢“得到”里的所有老师,以及全部工作人员,是你们辛苦的工作,才使得我们可以享用如此丰盛的知识盛宴。今天,是“得到”一岁的生日,真诚地祝,生日快乐!也愿今后的漫漫之路,继续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