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长在一个北方小城,最喜欢看安静的雨。
小的时候只在家附近玩耍,也不去幼儿园。一个人拿个小铲子破皮筋,没有小伙伴也玩的很起劲。
有时候玩的玩的下雨了,雨很小,也没有风,懒得回家,一边淋雨一边铲土,觉得下雨天的土腥气是最好闻的。
等到雨下大了,跑回家里去,隔着窗户看雨。看雨在半空中连成线,也看雨落到地上把灰色的地全打成土的颜色。
姥姥家楼前地势低,别的地方还没有积水的时候,那里已经变成一片小水坑。等到雨下得大了,再去看楼前,已几近一片汪洋。绿豆大的雨点打在那一片水面上,也能激起一掌高的水花来。
那片水域淹没了一个单元门,住在那个单元的人只能找几块砖头来长久地铺成一条小路,好在下雨的时候也能扭扭歪歪地走回家去。倘若一个没站稳,那你就等着变成落汤鸡再回家吧!
因那砖头总歪七扭八的排列在楼前,偶尔在晴天路过看不到积水“胜景”的人反而要对砖块的存在感到疑惑。
上了初中,下了雨的街道被堵的水泄不通。下了学打上伞赶回家吃饭,怕脚上带起的泥点子全溅到校服上,走路就变了姿势。
碰到运气好的时候,有骑车的男生愿意带我一程。我坐在后座奋力往前举伞,想让两个人都不淋雨。结果下车的那一瞬间才看到前面骑车的人早就变了水洗的样子,觉得自己举伞貌似有失公允,好像受到了冤枉,只好红着脸小声地说再见。
高中换了地方上学,只记得高三时为了增强体质,除了学校要求上午课间操跑步以外,我们班主任在下午课间也让我们出去跑操。
那个时候快到夏天,每天下午就开始狂风怒吼,接着晴朗的天就要集聚一大片黑沉沉的云,雷阵雨即将到来,其变化之快简直有戏剧效果。
赶的好就能在跑操时看到一场瓢泼大雨,假装很惋惜的叹一句“哎,又下雨了,看来不能跑步了”,就窝在教室里偷懒。
其实现在想想,就算是下雨也得回教室和练习册死磕,老师反而来得更早,所谓偷懒也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
大学毕业,和同学去杭州旅游。印象最深刻的是同学把车开到山里带我们去看湖,中午吃完饭准备返程,天突然就阴了下来。我刚坐上车就睡得东倒西歪,朦胧中却是被一道闪电惊醒。明明才下午5点,天空已经全黑,不远处是接连不断的闪电,窗外是狂风暴雨。这场景有如好莱坞大片,我终身难忘。
后来上了班,上班的地方属于郊区的郊区,简直可以称得上荒郊野岭,需要坐班车才能到办公室。坐在办公室,每天都能看到窗外的柳树被风吹得摇摇欲倒。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一年两场风,一刮刮半年”。
所以这个地方的雨水总是伴随着大风。风太大了,要把雨水吹成一片一片的,落下来也不均匀。可能你在这个地方感受到大雨倾盆,十米以外的地方就是绵绵小雨。也是因为风大,云要跟着风走,你就能看到这边下雨那边晴天的奇景。
虽然每个地方的雨都不一样,我还是喜欢雨。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能想到小时候躲在家里看雨的感觉,那是安全和温馨、有一个港湾的感觉。
曾经有人问我,你那么喜欢雨,做什么不去淋雨?我听了简直可笑,这就好像你喜欢吃鱼你就要去养鱼吗?那你喜欢吃馒头,是不是要去种田呢?
我不知道人为什么会产生喜欢这种情感,大概是因为这个东西可以勾起你的回忆,或者引起你的共鸣吧。至少对雨,我是寄语了一份感情在里面的。
所以我不论走到哪里,都会看雨。
无戒写作训练营三期第7天,学号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