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两个小故事,来说明孔子对金钱和如何使用金钱的态度。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鲁国有一项国家制订的制度,如果鲁国人,在外国做奴隶,有能将他赎回来的,可以来国库报销所支付的费用。孔子的弟子子贡(名端木赐),做国际贸易的,不差钱,从国外赎回鲁国奴隶,但推让不接受国库给予的赎金。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评价说:赐呀,这是你的过失和错误。圣人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可以改变社会的风气和世俗,并且可以通过这件事情来教导百姓,让大家都来学习仿效,而不单是为了自己的个人意志。今天,鲁国富有的人很少,但是贫穷的人很多,你拿了鲁国国库的银子,并没有损害你赎回奴隶这件事所彰显出的美德,但是,你不接受赎金,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愿意去赎回鲁国的奴隶了。
你有钱,你有道德,这很好,没毛病,但是你不能拿你的道德来绑架别人。子贡在这个过程中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违反了国家制度,破坏了制度的严肃性。建立制度的目的是让人遵守和执行的,而不是让人任意破坏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力逾越制度,凌驾于制度之上;
第二,破坏了道德的可获益行原则。为什么知行合一这么难?因为大家都没有从知行合一中获益。在组织中,如果勤恳工作,遵纪守法的人得不到提拔重用,而投机取巧,溜须拍马的人不断晋升,试想谁还去诚实敬业?在生活中,无视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人提前到达目的地,而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迟到了被扣奖金,试问今后谁还会遵守交规?在社会上,惯于花言巧语,阴奉阳违的人名利双收,而忠厚本分的人穷困潦倒,试问谁还会教育自家的孩子做老实人,做老实事?人性之必然是趋利避害,如果人们不能从践行道德中获益,而从违反道德中获益,道德的沦丧,成为必然。
第三,阻碍了他人践行道德的途径。子贡本意是好的,因为自己有钱,不愿意接受国库的赎金。但是,子贡树立了一个道德的反面典型,你不拿赎金,成为一种道德标杆,却让所有赎回奴隶,本该正大光明领取赎金的人,立刻陷入不道德的境地。道德这种东西,一定不是圣人才能做出的举动,而是普通人都能遵循的原则,是普通人都能达到的高度。人为地抬高道德尺度,反而是对道德最大的破坏。
子路就不一样,子贡拯救了一个溺水将死的人,人家为了感激他的救命之恩,送来一头牛作为答谢,子路坦然接受了。听说这件事,孔子高兴地说,这下好了,以后鲁国再有溺水的人,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伸手去拯救。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北方干旱之时,南方可能暴雨成灾。每年都有因山洪暴雨溺水而亡的人,也救催生了在水中捞尸之人。捞尸这件事,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行当,除了心理上的不适,本身也有一定安全风险。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捞的尸体,打捞上来,给捞尸者一点报酬,通乎人情,理所应当。可就有媒体,大肆报道所谓捞尸人暴天价的新闻,真是居心险恶。如果打捞尸体得不到丝毫报酬,请问谁去干这事,是不是要让那尸体让水中漂浮腐烂?让逝者的亲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空留无限悲怆?
我不知道这天价具体数目,是一万还是十万,是一亿还是十亿,对于马云马化腾而言,十万之数不过是瞬间而已,对于穷苦百姓,可能一生所得。使用天价这个词汇,本身就是不准确的。
但是,如果真有借捞尸要挟死者亲属者,另当别论。
不能用金钱亵渎道德的圣洁,但是,也不能因金钱而损害道德的施行。后者的损害,其影响更深远,影响面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