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隔壁紫公子
很多人在职场摸爬滚打后,大道理都懂得不少。对一些特定问题,也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但难题真出现在自己身上,往往却没那么清晰。容易沉溺在具体的解决方案中,不能将自己在拔高一层,站在全局看待问题。
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情,发现在我身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上周拿着做好的项目规划,去找好朋友聊聊,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议。没想到对方从全局角度提了几个问题,让我当时措手不及,都是我在过程中忽视/思考不深的地方。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没有将道理“化”在思考中,考虑问题还是太浅薄。
知识和实践是脱节的,以至于分析问题只能用职场本能,低维度去看待问题。
我将自己的思考做一个总结:
一方面通过“输出”让我加深印象,另方面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能汲取我的教训。
当你想开始一个新想法,或者是一门新生意时,你总是需要考虑一下几点:
1 为什么是你来做这件事情?
我和朋友讨论的是一个 管理咨询项目,对于我而言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
因为有团队管理实操经验,也具备写作能力,能够将自己经验输出。
但当我们在仔细深究时,不难发现:难道有了这两项能力,就一定只有你能做?
有这两项能力的不在少数,有人在培训行业比你更专业,又或有大企业工作经历为其背书。
你凭什么能够杀出人群,让人们关注你且愿意付费购买服务呢?
在这个问题上,我犯了一个错误:
将自己的能力自以为是的扩大,不能客观看清自己的位置。
“不出去看”只在家里闭门造车,很容易造成认知上不客观。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容易犯。
2 在这件事情里面,那些“中间层”到底有厚?
每个行业都有赚钱的机会,代表每个领域都充满了竞争者。从金字塔顶端到底部,从业者分布在三个层次:
成绩好的(顶端)、表现一般(中间层)、糟糕者(底部)
成绩好的永远都是名额有限,大部分的人都漂浮在“中间层”(表现一般)中。但不同的领域中间层厚度有区别,有些行业里的中间层比较薄,即便天分一般,通过努力也能够在收入和社会地位上趋近优秀者。
有些行业里的“中间层”特别的厚,例如:靠文字生活的这个行业。绝大部分写手都生活在中间层甚至靠下,因为从业人员实在太多,除非有特别的机遇,很难出头。
选择大于努力,否则你付出在大努力,也很难逃离“中间层”。
3 你有哪些做法,能够保证你的成功率更高?
不要抱着:我就先这样做做,虽然现在没有好办法,但可以在过程中摸索。
员工可以抱着这样想法,但当你作为一个老板,有这种想法意味着你开始就失败一半。
当你还没有较为有把握时,把自己的真金白银投入到里面?正常人都知道答案是什么。
而当时,我其实抱着有侥幸的心理,认为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就是一定的成功率,没有客观思考:到底有哪些方法能够让自己在行走的路上提高成功率。
否则不要相信网上那些鸡汤:一边做,一边积累,快速迭代。
除非你有一定的资金让你支撑摸索期。否则,过几个月,你就会发现,不仅方法没摸索出来,你手上的钱也烧光了。
4 你手上有哪些帮助这件事情成功的资源?
这里的资源,除了钱,还包括人/技术/供应链。在一件事情起步时,你需要搜寻身边存在的“资源”。
怎样才能找到这些资源呢?
深入这个行业,就会多少认识一些人,观察他们的做事方式,虚心向对方请教需注意的“坑”,这些是最宝贵的资源。
比如你要做自媒体创业,你可以问自己:认识多少做自媒体的人,参加过多少行业沙龙。只有圈混好了,才有机会获得别人的相互的推荐。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错觉:
反正这件事情我也只是尝试下,有些事情自己暂时不太清楚,也没有必要一下考虑那么周全。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除非你只想玩票,否则为什么不把时间放在其他有价值的事情上呢?
如果你认为它有价值,那就麻烦你把事情尽可能考虑周全,而不是一边想做好它,一边却又懒得动脑去思考。
到这里,我们可以借用雷军那句话:不要企图用战术上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来告诫自己和大家。
我们思考一件事情,需要多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手里的事情,这样才有更贴近成功的可能性。
最后用一句话结尾:没有竞争优势,在好的点子也只是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