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别记》(八)平原路途上最“奔命的解元”
人生能有几春秋,奔命天涯古渡愁。
花绣锦官千里雾,清风晓月万古流。
平原路最“奔命”的学者,非明代徐邦才莫属,一般人的“奔命”都是普通百姓的,为生计而奔走,但是一个山东省乡试第一名的“解元”,也真是有“命”无“运”。徐邦才乡试考第一,到人生关键干部考试“会试”上,几乎屡战屡败,就没有一点进去,最终也只能“认命”,身份定于“举人”。原本他们队友四人,也称“历城四友”,其他三人都进士入官,进入“国家高层”,三人实在看不下去去,帮忙推荐给,录入地方官。可悲的是他在济南通知收到时,到北京吏部报道只有三四天的时间。所用才使得有他“奔命”在路上,这位在平原路驿站歇脚,晚上惊醒后写下二首诗,表达答谢好友李攀龙送行以及他的推荐恩情。
《平原道中答于鳞送别韵》 作者:解元—-许邦才(历城人即济南人)
杨花满路傍人飞,正是伤离长泪挥。
三日计程三百里,夜来魂梦尚依依。
邮亭梦觉正三更,窗上花阴转月明。
徒倚晓钟传远寺,更无人见苦离情。
其实作者共写四首诗,县志只选后两首,现在我们再补齐前面二首,更好理解了,时间短,去京都千里,仓促行装的情景。在泺河渡口北上,傍晚有下起小雨。
神京千里促行装,一片离愁若个长。
《三叠阳关》万行泪,春风处处有垂杨。
泺水桥边柳作花,纷纷晴雪扑行车。
花前不醉君家酒,暮雨孤村何处赊。
再理解前一首是写老友李攀龙送行情景,但转句“三日计程三百里”写自己现实的艰难路程,他从济南历城到平原驿站已经赶不到二百多里地了,但到北京吏部报道还有八百多里的路程,每日也得三百里,在那个年代几乎是骑马狂奔了,所以只有夜里梦中才能回味送别之情。
后一首写,三更在驿站正在梦中回味,窗外花好月明,突然突起钟声从远方淳熙寺,从梦中惊醒,才感到真正离家外出的孤单之苦。
写作是的是初春时间,这几首诗能看出,具体是几月,还得看从他出发时诗,就一目了然了,
《二月朔于鳞招饮二首》
(一)
相见年年眼更青,相看柳色又烟汀。
画楼好抚春风醉,一月休教一日醒。
(二)
城头柳色望成堆,随送春风入酒杯。
知己百年谁好在,花边那忍独醒回。
许邦才(1514-1581),字殿卿,号空石,,生于正德九年(即1514)。明代济南历城人。年少读书时与同县李攀龙、殷士儋为友。他们志趣相投,对八股文不感兴趣,而对唐以前的古诗文却极喜爱,常一起到山涧丛林吟诗作赋,乡人目为怪。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许邦才举乡试第一,后屡试不中士,以至于落落不得志。他在《下第还乡》诗中感叹:“莺花愁旅客,风雨逼清明。向晓担空笈,萧然出凤城。”
嘉靖二十九年(即1550年)谒选直隶赵州知县,任内尽职但因京畿官道之“迎客”不周,嘉靖三十二年(即1553年)被贬改调贵州永宁知县。嘉靖三十五年(即1556年)迁济南德王府长史,勘验牢狱。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转开封周府右长史,嘉靖四十二年补左长史、赏加四品服俸。隆庆五年(即1571)致仕归隐。万历六年,许邦才突发感慨,于是重修仲宫太甲山南泉寺,颐养天年。万历九年(即1581)十月,许邦才故去。许邦才善于诗文,其诗风格追随李攀龙,与边贡、李攀龙、殷士儋四人,称“历下四诗人”。作品有《瞻泰楼集》、《海右倡和集》、《梁园集》。
《平原县志》收入这二首诗,就是徐邦才在嘉靖二十九年二月初赶赴北京吏部报道的路上。因时间短,所以他是一路狂奔,特别珍惜来之不易“进入仕途”做官的机会。
其次,科普一点过去科举制度,都是定时选拨。先童生考中秀才后,就可以参加全省乡试考。乡试每三年的秋天举行,所以也被称为秋闱,及格者比例很小,考试通过率大概只有1-3%,接近于目前高考985大学的录取率。如整个明朝,共276年,一共录取了11万名举人,折算下来全国每次“会试”不过只有1200多人中“举”而已。如果折算到每个省,每三年不过只有一百多名人成“举人”,折算到县,估计很多县几年都出不来一个举人吧。这就像基层县中学几年里才出了一个清华高材生,成为年年的招生宣传招牌。
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考取“举人”身份,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是高文凭人了,还有特殊优厚待遇如不用纳税等,但这不属官职,入官必须考入“进士”,就相当“博士”加“公务身份”,这次真正国家选拨官员。“举人”要想做官,只能在“吏部”考核后做“候补”,一般都是到知县级别。举人在第二年参加“会试”,这时考取比例稍微轻松一点,有10-20%左右比例,但都是精英荟萃了,也是有难度。前面简历中也说他不喜欢写“八股文”,所以考不中进士也有所必然,只是可惜才华横溢。
转变成今天通俗的话:徐邦才,某年山东高考第一名“状元””,竟然多年没能考上“国家公务员”事业编,可谓叹息。所以有好“基友”推荐去做知州,也只能玩命在路上拼了。
其实嘉靖二十九年(即1550年)在平原路“奔命”仕途,也只是他的开始,后面的路还很漫长。他奔命还有嘉靖三十二年被贬改调贵州永宁知县,一路走一路写,《秋夕伤筝伎》
钿筝银甲芳春后,珠笈金钗明月前。
谁使烛灰香烬后,却听风叶堕霜天。
于开封渡河遭遇“阻冰,写《汴河守冻》
客馆寒灯泪满襟,间关万里欲归心。
眼前一水冰霜苦,又说三江瘴疠深。
过汉江下雪时写《梁园阻雪刘计部客舍见招并呈陆大理二首》
日暮寒风吹客衣,林鸦冉冉雪霏霏。
愁中恰遇刘公干,憔悴梁园共忆归。
其二
风雪梁园笑语频,尊前初共月华新。
可怜白首邹枚在,不见当年授简人。
《留别刘公》 许邦才
秋风长铗幸生还,明日孤臣入楚关。
莫道三年人万里,天涯消得几重山。
入湘楚大地时写《新添驿》
野馆孤灯半灭明,江壖月落夜潮生。
无端乡思三更后,听尽萧萧风雨声。
初入贵州时写《夜投山家宿》
西南夷徼万山隈,昔日谁教汉帝开。
野鸟常呼行不得,马蹄那复夜深来。
《初至永宁》诗反映了自己当时的坚信的无奈:
“风尘谁自料,花鸟故相知。
问是山东客,何由万里来?”。
这时间已经是第二年立春,过年时间,便写下
《黔中元日》
客中逢改岁,不解是何乡。
时见悬门帖,春风动夜郎。
只到嘉靖三十五年(即1556年)迁济南德王府长史(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固也称其“许长史”。重回济南后,他人生才算迎来“崭新一页”,仕途也顺畅多了,有时间创造大量诗歌。徐邦才与边贡、李攀龙、殷士儋四人,称“历下四诗人”。作品有《瞻泰楼集》、《海右倡和集》、《梁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