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看的综艺是《最强大脑》,最佩服的人是奥运会冠军。
喜欢《最强大脑》是因为惊叹于选手们的能力,有的是超强的记忆力,有的是敏锐的观察力,有时连题目我都还没看明白,选手就已经把题做完了。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最佩服奥运会冠军是因为他们的坚持不懈,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
这两类人都可以称为天才,但对于《最强大脑》选手,我们常常是羡慕,而对于奥运冠军,我们常常是敬佩。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上的差别呢?
可能跟主流媒体的宣传方式有关。对于《最强大脑》的宣传,大多是展示他们的表现如何惊人;而对于奥运冠军的宣传,大多是展示他们的训练多么刻苦。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呢?
好像大家对于体育运动类的天才,都认可是不断地训练才能达成的,而对于脑力类的天才,则认为是天生的。如果有人告诉你脑力天才是可以训练出来,你是不是很惊讶?
大家一定听过“肌肉记忆”,这个词的意思是说肌肉是有记忆效应的,同样的动作重复多次,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篮球运动员们投篮,有一次NBA球星乔丹在比赛中闭着眼睛罚球,篮球仍然是准确入网。那么我们的大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训练呢?
答案是肯定的,已经有众多科学家在研究大脑了,有人发现了大脑运行的模式,有人找到了大脑反应的机理,比较多的研究是针对大脑神经元的,有些科学家的研究与众不同,他们发现了神经元以外的东西。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本书就介绍了这个物质-髓鞘质。髓鞘质是神经细胞树突神经纤维外层的绝缘物质,由一层称为磷脂膜的普通物质和一层厚厚的脂肪组成。我们不需要深究他们的成分,只需要了解它的工作模式。
髓鞘质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神经之间信号传输的速度。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神经纤维比做导线,那么髓鞘质就是导线外层的绝缘保护层。
髓鞘质究竟如何工作的呢?当神经元之间有信号传递时,髓鞘质就开始包裹神经纤维,
在信号不断传递的过程中髓鞘质会一层一层不断地包裹,书中说有些神经纤维会有50层由髓鞘质形成的绝缘层。
绝缘层越厚,信号传递的速度越快,同时降低了神经的无刺激反应时间,就好像把一个只能让一个人侧身通过的小巷子变成了能让汽车飞驰的超级公路一样。有研究表明,髓鞘质可以让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提升3000倍。
髓鞘质跟天才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作者是丹尼尔•科伊尔,他曾走访众多“天才摇篮”,找到了这些天才成为天才的秘密。
这个秘密可以写成一个公式:(精深练习+持续激情+优秀伯乐)×一万小时。
这里的一万小时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访问和收集资料,总结出来的一个时间范围,意思是说想要达到“世界级水平”的能力,一般需要一万小时的练习。如果是普通人仅仅想熟悉运用某一技能的话,是没必要一定要练习这么长时间的,但公式的前三项还是非常必要的。
今天我们来重点说说“精深练习”。
精深练习跟现在非常火的刻意练习是一样的么?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两种练习都要有明确的目标,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持续练习;不同的地方在于刻意练习不怕犯错,甚至有时还鼓励犯错,就像书中引用的德国寓言“犯错让你更聪明”。
我们就从髓鞘质的工作原理来解释下为什么犯错是精深练习的特点之一。我们都知道大脑是控制人类所有活动的源头,而大脑是以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来发送指令的。
以打篮球为例,大脑给手臂一个信号,让手臂上的一组肌肉收缩,手臂就抬起来,然后再发送一个信号,另一组肌肉快速收缩,手臂斜向上伸直,这就完成了一组投篮动作。当然,真实的情况比我这个描述要复杂得多。
在不断的投篮的尝试中,大脑中负责手臂动作的区域会一直释放电信号,那么这个区域的神经纤维就会被不断的包裹上髓鞘质,随着髓鞘质增多,信号传递的效率逐渐变高,大脑对肌肉的控制就越来越精确。
投篮动作完成后,如果球进了,就是正确动作,如果球没进,就是错误动作。在试错的过程中,大脑会不断调整发出信号的内容,比如方向再往左一点点,手臂再高一点点等等,当练习次数足够多的时候,大脑就会记住一个最佳的动作方案,每次只要做投篮动作,大脑就会启动这个方案。
当大脑中负责投篮动作的区域里已经有足够多的神经纤维包裹上了足够厚的髓鞘质时,那么这个人就会成为“投篮天才”。
当然,运动能力的高低还涉及了个人的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我们这里只是讨论大脑中髓鞘质这一个因素的影响。
运动方面我们比较好说明,那么像写作这种纯脑力活动也是一样的吗?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书中举了勃朗特三姐妹的故事,她们分别写出了《简•爱》《呼啸山庄》《女房客》等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简•爱》和《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坛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这些伟大的作品是突然出现的吗?并不是。有一位牛津大学的历史学家名叫朱丽叶•巴克,她曾担任勃朗特故居博物馆的馆长,在她的研究中发现,勃朗特姐妹们在幼时就经常写作,但当时仅仅是对其它文章和书籍的仿写,在真正写出伟大著作之前,她们已经写了22本微型小书,但这些书就如巴克说的“草率的文字、错误百出的拼写及标点符号的遗漏,这些毛病甚至持续到他们青少年时代的后期。”
由此可见,即便是这么伟大的作家,也是在不断试错中成长起来的。大脑中有一个或者几个区域负责写作这项任务,在写作中,这些区域内的神经纤维越来越多地被髓鞘质包裹,这些区域的信息传递效率越来越高,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写作灵感越来越多,写作过程越来越流畅。
讲了这么多髓鞘质的内容,其实这仅仅是成为天才的一个方面。你是否一直有一个“天才梦”?与其仰望天才,不如自己成为天才。但正像我们列出的那个公式一样,你跟天才的距离还差“一万小时”,如果现在不做,那这个距离将永远是“一万小时”。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还讲述了如何保持激情,以及优秀的伯乐们如何发掘天才,如果想一探究竟,现在就打开这本书吧。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因为本人并未研究过脑科学,如表达有不当之处,欢迎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