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争宠,孩子也会很拼的
“童真与诗意相遇”
John Brown, Rose and the Midnight Cat《江布朗和夜半猫》,曾获澳大利亚儿童图书1978大奖。虽是本老书,谈的却是新问题。“生一个还是生两个”的矛盾,独生子还是两个更好?一只狗为了独霸老太太的爱,和一只小野猫争宠,使用了无视、警告、下套等小手段。最后,只有老太太装病,才化解了一段恩怨。真是堪比后宫戏啊。“江布朗”竟然是只古牧!在绘本中太少见了!
作者简妮·魏格娜生于英国,九岁移民澳大利亚,大学主修德语和哲学。热爱小动物,对猫狗尤其钟爱。因此家里常有流浪小猫小狗来访。她说:获得大奖能让自己更勇敢,更有勇气按自己的信念创作。她同时相信写作应简洁扼要,避免模仿,表达诚实,文字口语化,而对绘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图画说话”。
图画作者朗·布鲁克斯生于维多利亚,童年移居澳大利亚,插画作品受广泛好评,多次获各项插画大奖。翻译黄乃毓生于中国台湾,毕业于辅仁大学家政系,家政教育博士,任教台师大家政教育研究所。素有台湾儿童图书界“教母”之称,同时也是绘本翻译名家。
故事简单温馨,讲述江布朗狗如何“排斥”和“接纳”夜半猫的故事。探讨“生一个生两个”的矛盾。也在告诉孩子,我们每人都有过因嫉妒别人,而使自己感觉不安的体验。其实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包容,换位思考,不应只顾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了别人的需求。包容产生友谊,能解人之难扬人之长,赢得友谊收获更多朋友。接纳产生快乐,尊重欣赏别人,让人感到温暖,自己也会收获爱和快乐,忘了所有烦恼。
露丝太太的丈夫很久以前就去世了。一直以来,她和江布朗小狗住在一起。江布朗非常爱露丝太太,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夏天陪她坐在梨树下读书乘凉。冬天在壁炉旁看她打盹。一年一年,他时时刻刻都陪伴着她。“江布朗,我们这样刚刚好,”露丝太太常说“就我们俩,你和我。”一天夜里,露丝太太正望着窗外发呆。突然发现花园里有动静。“江布朗,那是什么呢?”她问。可江布朗连看都没看一眼。“瞧,就在那儿,”露丝太太说,“好像是只猫。我可没看到什么猫!江布朗哼哼着说。肯定是猫。走,我们去给他倒些牛奶。”“我才不去呢,那里根本就没猫。”江布朗气呼呼。
那天夜里,趁露丝太太睡着后,江布朗跑到外面,在房子周围画了条线。“离我们远点儿,蠢猫,这儿可不需要你,”他粗鲁地说“你瞧,我们这样刚刚好。”第二天晚上,露丝太太又看见夜半猫从梨树下溜过去。“江布朗,你看他在那儿呢,你没看到吗?”但是,江布朗闭上眼,装作一副没听见的样子。露丝太太叹口气,收起手中的针线活儿,给时钟上了发条,然后拿着牛奶瓶走出去。
江布朗也连忙跟出去,“我确定根本没有猫。他说。从那天起,露丝太太常看到那只夜半猫。每天晚上,趁江布朗不注意,她就在门外放一碗牛奶。晚上江布朗也会趁露丝太太不注意时,偷偷溜出去将牛奶打翻。“太太,你不需要猫。”江布朗说。“你有我呀,我们这样刚刚好。”一天晚上,夜半猫跳到窗台上,在玻璃上磨磨蹭蹭。他的双眼像明亮的灯火一样,皮毛在夜空下闪闪发光。“你看,江布朗!”露丝太太说,“他好漂亮,我们让他进来吧!”“才不呢,”江布朗一边拉上窗帘一边说“我才不要让他进来呢!”第二天早上,江布朗在厨房等着吃早餐。可,露丝太太很晚很晚都没起床。
他赶紧跑到露丝太太卧室里,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江布朗,我生病啦,”露丝太太说“我得在床上躺着。”整天都躺着吗?”江布朗问。是啊,整天都会这样,以后一直都会这样。露丝太太说。江布朗伤心极了,他想来想去,连午餐都没顾上吃。直到晚饭时,他还趴在地板上不停思考着什么。过了很久,江布朗跑到露丝太太身边,轻轻叫醒她。“夜半猫会让你好起来吗?”“我想…会的!”露丝太太说“我真的很想要他呀!”江布朗想了想,静静走到厨房,打开门,把夜半猫放进来。就这样,露丝太太安详地坐在火炉边,江布朗静静趴在地上,夜半猫靠在沙发扶手上…不一会儿,房间里,就发出低沉而愉快的呼噜声。
这是个好玩而生动的故事。安静的乡间生活,老太太和一只小狗相依为命,岁月无声流淌,缓慢悠闲。可是,一只小夜猫出现,打破了这样的安宁。老太太也从昏昏沉沉中醒来,对这个不速之客很有兴趣,她不断张望反复确认,还贴心地拿牛奶出去给小野猫喝。小野猫不断靠近试探,从院子里到花园,到树上,到窗台,她也好奇地观察着,渴望进入这个温暖的家。
但是,小狗不愿意,因为他已习惯了和老奶奶朝夕相处的日子,而且,老人家也确实说过我们俩,刚刚好。所以,小狗开始觉得不安,气恼可能还有些委屈和愤怒,于是他马上行动起来,想要阻击这个不请自来的讨厌鬼。他先是假装不闻不问,然后跑出去画了个界限,再然后又偷偷打翻了给小野猫的吃食,他用尽了各种办法,试图阻止外来入侵者。
小狗的表现很是生动,让我们自然想到家里的孩子。排行老大的那个,往往也早就习惯了和父母的单独相处,习惯了享受独生子女待遇。一旦某天突然意识到,这个平衡要被打破,他自然难以接受,难以理解,也难以适应。他会担心父母的爱是不是会变少?对他的关注是不是会被稀释?他在父母心里的位置和分量是不是会被挤占?他也无法理解,父母曾经的承诺怎么就变了呢,不是说只有我们在一起吗?
孩子的担忧可能会让父母烦恼,但这也是孩子最真实的反应,最真切的情感。所以,需要父母的容纳和体谅,尊重孩子这些想法,帮助孩子去表达,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没有变,知道家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在父母心里,都有特别的位置。反复确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安抚孩子的紧张情绪,并且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切,重视,孩子才能逐渐克服自己的情绪,试着去接纳家里其它孩子。
故事里的老太太,则用了另外一个方式,化解这个矛盾。她选择了示弱,在几次对小野猫表示好感和亲近,都被小狗破坏以后,老太太躺倒了。没有斥责,没有强求,她知道小狗很在意她,也知道小狗其实有能力接纳一个新的家庭成员。只是,他需要一个推动,需要一点儿时间和空间发泄情绪,也需要一个理由说服自己。有时候父母适当退后一些,反而让孩子有机会承担起责任,表现得更理智,更成熟。
小狗主动打开门,让新成员进来了。夜深人静,一家人安然如梦,恢复了往日的和谐景象。这样的安宁,有赖于一家人的彼此包容,互相理解,以及对于变化的开放态度。事缓,则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