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0日,写完了导师布置的最后一篇案例,本来想片炮齐鸣,锣鼓喧天的庆祝一下完成任务的喜悦。谁想到,刚把案例发给导师,导师便回复,孩纸啊,这次的案例不是要你写上十几页的分析啊,根据PPT回答问题就好啊....关掉邮件,听见了内心千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的壮丽声响。怪谁呢?前五篇案例分析都是统一的格式,习惯了写洋洋洒洒一篇assignment的我已经定式了思维。新发任务连备注都没有看就动手写了,活该!这周的文章更新也延迟了,本想着等所有学业任务完成,写一篇文章致敬我的第一学期。然鹅,作了这么久明天还是要继续写作业....
言归正传,说说我这读研的第一学期。作为毕业超过6年的一名老学生,读研生涯的开始对我来说还是蛮艰辛的。2019年整个11月到12月都在办理操蛋的各种入学资料,参加各种体检,申请各种证明。终于在2020年1月份顺利入学了,刚开学的第一周,塔尔火山爆发,停课一周。开学的第二周才正式开课。因为是入学的第一学期,选课是根据学校的指导建议来的,所以除了Orientation 和Case Study 之后,正经的也就两门课。一开始还在愤愤不平咋让我第一学期选了这么少的课,一共才修6学分(研究生毕业要求36学分)。开学后的一个月我便理解了学校的苦心,如果第一学期多选,可能连这6学分都拿不到...有些学科的作业和要求真的多到完全忽略了国际生的存在。比如我的management principle这门课,导师和同学都很友善,但是班级里就我一个外国人。一开始上课的时候他们腔调极重的菲式英语加上三句夹一句TAGALOG的表达习惯,在课堂上我一度懵逼。好在我在课堂上提过一次I can’t understand Tagalog, but I am willing to learn了之后大伙都消停了。导师也表示为了让我能Catch她会放慢讲课的速度。于是上课懵逼的状态在开学的第二个月就已经治好了。然而,还有一件事让我很懵逼,就是一开始压根不知道怎么做作业。十几页的案例分析一开始简直无从下手,而且这个案例分析每周都有,虽然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但是我啥也写不出来的时候就特别慌张。加上跟我一个小组的两位本地小姑娘都特别忙,压根没有时间跟我面对面讨论,所以只能建个共享文档各自在网页上面录入自己的想法。写案例的第一周,我都焦虑到寝食难安。好在跟组里的两位姑娘沟通了我的担忧之后,她们都很鼓励我,也经常在网页文档上肯定我输出的想法,慢慢才建立了写案例的自信。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可以独立在两三天的时间里完成一篇十几页的案例分析了。在此要对跟我一组的两位本地优秀的小姑娘表示深深的感谢。
相对来说,另外一门课的开始要轻松的多。因为班上都是国际生的关系,大家的英文水平都相当,没有太大的压力。一开始也就是练习初级写作和语法表达之类的内容,直到半学期之后,重头戏来了。开始写论文,而且还是跟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论文。而怎么写呢?导师布置完任务之后,基本就没有在课堂上出现过,只给了参考格式,然后大家开始自己“创造”。这个论文完成的过程也掉了不少的头发。前段时间和国内一个博士毕业的中学同学聊天的时候,听他的一个颇有道理的论断,在此引述一下,“文凭都是头发换来的”。
这些都还没完,临近期末,还有个更可怕的,就是考试。不知道本地的学生考试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总之对我来说就是一整个星期的各种恐慌。说实话,本科不是商科出生,商科的知识点用中文表述对我来说都已经困难了,更何况要用英文记忆下来然后再运用。我已经想不起来备考的那周是怎么熬过来的,总之我在考试的那天还是洋洋洒洒写满了3大页纸张的答案,在座位上整整待了三个半小时。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考试总算是过了。在这里要澄清一下,应该没有老师同情我这个歪果仁的嫌疑,因为有本地的学生考了比我低很多的分数哈哈哈~
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虽然三月份开始,就停止了去学校上课,但是所有的学业任务仍然持续进行。其实说实话,研究生去不去上课都一样,自学的占比达到百分之九十。至于理想中的和同学间的交流,第一学期也不多,因为除了中国学生,本地的学生都特别的忙。所以学校的华人校友群里说我们都比较“独立”。回想起开课的第一天,早早的就到学校,怕自己找不到教学楼和上课的教室的画面似乎就在昨天,转眼间,一个学期就快结束了。疫情之下,谁也说不准第二学期具体的开课时间。但是还是很感谢读研的这第一学期,让我这么多年来,包括大学本科在内的时间,第一次这么静下心来学习和思考。愿疫情尽快结束,一切恢复正常。愿我能顺顺利利的完成我的研究生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