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情分析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是主动求知与积极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时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的目的
学情分析是伴随教学设计的需要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情分析是为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是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而生的。
三、学情分析的内容
1、要分析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学生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六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很多但分散且深度不一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2、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分析
学生学习《电磁铁的磁力》前已具备了简单电路、短路的知识,对磁铁的性质也很熟悉,从四年级开始接触对比实验,在六年级上学期已知晓这类实验的特点和控制变量的方法,新知识要以此确定学习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调查了解。发现不足,要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形成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我还会对班风进行分析。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我结合经验和课堂观察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4、分析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双方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只有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学习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创造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要能及时发现这些困难与障碍,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适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障碍,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发展。
四、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学情分析方法
充分运用希沃白板做问卷调查法,科学故事分享会法、课前竞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