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天 教书必须育人
魏老师说:我从工厂费尽千辛万苦,抛弃人们羡慕的工作来到学校,根本原因就是想多培育一些正直、善良、勤劳、无私、愿为国家为人民多做实事的人。
魏老师说:育人是个人心理的需要;育人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育人是人民的需要;育人是国家利益的需要;育人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育人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需要。
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这一点恰是魏老师这样做的出发点。我们只有让学生先成为人,然后成为才,最后才成为人才。
而教育这个词本身也是教书育人,不是让我们单纯地传道受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是非,知善恶,让他们知晓自己身上肩负的家国责任和使命,知道自己未来的担当,教育才可以成为教育。
作为教师,如果只是做知识的传声筒,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没有切实的指导,那所谓的教师只能是教而不是师了。
当今社会,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反常的现象,受教育程度特别高的人却做出令人不齿之事,姑且不说一些高校学生视自己生命为儿戏,遇一点挫折就选择自杀;也不说一些高知视别人生命为儿戏,冲动之下就会生死相向;单说在学生中经常出现的抄袭事件,也是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今日在学校,他可能只是抄了几个单词或者几个数字,以后他步入高校,就可能去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走上社会,他就可以以虚伪示人。
如此可见,育人应该在人生之初就开始,应该从任何一件小事中去施行。
一个孩子,从懂事开始,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和教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样对孩子的成人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中国,不是每个孩子都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不是每个孩子都会享受到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所以,学校教育就更显重要。
在很多师范学校我们都会看到这样两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说,教师最重要的两个条件一是有较高的学识,一是有可做典范的行为品质。教师学高身正,才可以站在学生面前,去教育学生学习知识,学做好人。
教师除了把自己打造成学生的榜样,还要在教学和生活的任何细节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这是教师的工作,更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一个教师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初心,选择教育事业就意味着和学生打交道,就应该用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带动每一个孩子向好向善;教师还要对得起教育事业,不是消极散漫的把知识讲完,而是以热爱之心对待工作,对待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一份责任和担当,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师要对得起孩子和孩子们的时间,站在讲台的那一刻是神圣的,因为至少有四十多个充满渴望的心灵面对着你,有加在一起那么多的时间交给了你。
教书育人是通过行为和言语完成的,适时的思想工作也是必要的。教师要把育人的责任放在教学工作的前面,孩子的心正了,学习自然就没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