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2020年至今的一大半时间都在隔离,年初在国内,现在在法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隔离期间,了解了一些浅显的哲学知识,让我能够跳出目前的生活,花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一些看似毫无意义的问题。在此记录一下,以免一些有趣的想法稍纵即逝。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化身,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假如我与另一个人有同样的基因,同样的经历,所有所有的东西都一模一样的话,我是不是会和TA拥有一样的思想,做出一样的选择,度过一样的人生?” 这是我2018.09.16写下的一段话。
后来我读到了安迪威尔(Andy Weir)的 《the egg》,也看了根据这个短篇做的视频。惊喜的看到他跟我有一样的想法,并且还如此形象地描写了出来,当然了也有比我更加深刻的思考。他认为整个世界上的、从古至今的每一个人都是你自己。李白是你,杜甫是你,岳飞是你,秦桧也是你,华盛顿是你,希特勒是你,同理,安迪维尔是你,现在写文章的我也是你,你帮助的每一个人都是你,你伤害的每一个人也都是你。你的灵魂要比你想象的还要壮观,美丽和宏大。这一世的一个人脑只能承载你很小的一部分。生命的意义就是让你能够慢慢成熟,最终拥有更大的智慧。
在我怀有这个想法以后,对我的人生会有什么帮助呢?
我会用更加超然的眼光来看待和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比如以前,我看到一些很厉害的,自己遥不可及的人,与自己身份地位很不一样的人,会有一种卑微感,觉得自己的想法很不值得一提。但是现在,我会更加坦然的与他们沟通交流,我知道他们能给我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丰富我的人生,我同样也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和角度。当我碰到身边有些人做了一些让人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事情时,我不会生气、愤怒,反而会从他们角度来理解他们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
我会更加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不再把自己包裹起来。这也是促使我现在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因为通过这样,不同的“我”之间才能更加充分的理解彼此,形成更多不同的想法和智慧,人类的智慧才会更快的升级迭代。
我慢慢变得更加有社会责任感,希望能够尽量做一些能够帮助更多人,而不仅仅是身边看得到的认识的人。
前几天在听梁文道《一千零一夜》,其中有一期在讲帕菲特的《理与人》,书中有一部分在讨论人的同一性。是你的身体决定了你就是你吗?那你身体上大部分器官都换了,你的细胞每天都在死去,新的细胞产生,你就不是你了吗?是你的大脑你的记忆决定了你就是你吗?那你五岁的记忆和三十岁的记忆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两个你还是同一个你吗?他在书中分析了所有定义自我的概念,发现这些描述自我的本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所以他认为自我同一性并不是一个重要的东西。他提倡采用“化约论”来理解“我”这个概念,我是不是原来的我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是不是有些东西在延续,比如生命、情感、记忆、思维方式等等。“我”无非是一组心理上的关系和联系,我的经验、我喜怒哀乐的情感、我的思维方式、我的一些记忆等等。今天的我和未来的我会有联系,但是这个联系比较弱,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的联系就比较强了。而昨天、今天、明天、未来的我之间是有心理连续性的。“我”作为一个主体,是一个幻觉,是不存在的,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可以定义我的东西存在,存在的只是心理上的联系和连续性。身边的人和我的心理联系比未来的我与我的心理联系更强。这样来想,死亡也并不可怕了。当我死了,我的想法、我对他人的影响依然存在着。这些都以我的一部分依然存活在这个世界之中。
听完以后,我发现安迪威尔和帕菲特好像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讲述一个同样的故事。在他们构建的哲学宇宙里,整个世界人都是一体的。小我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每一个人都是我。如果每个人都怀有这样的认知和思考方式,再以此来重建我们的世界观、伦理观、价值观,社会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这个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有空我会去认真读一遍《理与人》,或许会有新的感悟和想法,再过来更新。
20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