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板栗大上市了。
除了菜场里有挑着卖的外,街头的糖炒栗子也生意火爆。按照中国人喜欢吃季节性农产品的传统,参考中医食补原理,这段时间,板栗是务必要吃的。
为什么?度娘说,栗子 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对中老年人腰酸腰痛、腿脚无力、小便频多者尤宜。
板栗在日常生活中也被频繁的当做菜肴登上大雅之堂。如,板栗炖鸡、板栗蒸菜、板栗闷鸭等等。
我最喜欢的还是原汁原味的原板栗。这个喜好还是有点故事的。故事发生在1970年代,呵呵,90后会觉得是很远古的时代了。是撒,过了一万多天了。
那时的家乡,山是青的,水也是绿的,天空肯定是蓝的。但是,在大办钢铁第一轮毁林后,接着是生产队办瓦场。这瓦场就办在我家隔壁,每到冬天,村民们就上山砍柴,然后一路号子背回瓦场烧窑,山上的树几乎被砍伐一空。所幸的是,大家还是知道饿肚子的厉害,规定了谁都不许砍果木树。大量的板栗树、核桃树等等才被保留下来。
这才有了板栗的故事。
捡板栗的故事
鸡叫三遍,又要上学了。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洗脸刷牙,挂上书包,提上饭盒,一路小跑的往学校赶去。
上学路上,必经一条板栗树小道,连忙拐进去,火眼金睛的满地寻找一夜风雨后从板栗包子里挣脱的板栗,然后手脚并用,在树周围、草丛中,田边上,捡出一颗颗白白的屁股棕红的皮肤的新鲜板栗,急不可耐的剥壳后送进嘴里品尝那股栗子的清香和甘甜,至今都难以忘怀。吃不完的装在书包里,带到学校分给要好的同学。
打板栗的故事
老家的木房子后面有一树板栗,长在乱岩壳里。经常看到“雕老鼠”(应该就是松吧?)在树上溜来溜去偷我们家的板栗,恨不得打死它。
终于等到晴天,当教师的父亲放学后,在屋后的檩子椽搁中找出一根主要用于打板栗的长竹竿,叫上我和弟弟,我们兄弟俩一人提着一只大“花篓”,主要就是围着板栗树,听着竹竿响,看着板栗掉下来的地方去找板栗包子和散落的板栗。随着父亲一杆一杆的“唰唰”的打,板栗树叶和板栗包子呼呼啦啦的飞下来。我们则上蹿下跳的在小树林、草丛中或者乱岩壳里寻觅它们,然后小心翼翼的捡起来,装进“花篓”里。有时,一高兴没注意,也会被浑身带刺的板栗包子砸到背部或头上,虽然痛得哎呦哎呦的叫唤,但在板栗收获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中甚至感觉不到或者是管不了那么多的意思。
母亲则带着妹妹在家里给我们做饭吃。太阳落山前,我们完成任务,收工回家。再也不怕那“雕老鼠”了。
晚饭后,就着油灯或电灯,找个木板垫在脚下,把满是绿色尖刺的板栗包子踩在板子上,来回搓碾,直到板栗被挤出来。
累了一天,洗脚睡觉。梦中一幕幕还是白天打板栗的镜头。第二天,又早早起来,心中满是惦记着路上的板栗树和树下的板栗。至于读书,那是可有可无的。
藏板栗的故事
板栗好吃,所以虫子也特别喜欢。一年一季,好不容易打回来的板栗,收藏不好,要么长虫子,要么脱水后硬邦邦的无法吃。
我们家的板栗一直可以保鲜到春节后很久。所以,过年会有好板栗吃。正月来客了,母亲也招呼我们“去楼上找板栗来!”
其实,我们家的板栗就是在阴干后放到楼上木头做的装粮食的缸里的,不过,一定要和黄豆放到一起。这也许就是板栗保鲜的秘诀。
放学后,我和弟弟经常会以到楼上看书做作业为借口,悄悄的从木楼梯爬上楼,在黄豆缸里找到我们想吃的板栗,几口咬开,吃完后把板栗壳从楼上的“山间檐”口里甩到房子外面的田坎里,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其实,母亲看在眼里,没在心里。
那样保管的板栗的甜美,在这些年基本上是没有尝到过了。为什么技术的进步反而保管不了一颗小小的板栗呢?我经常问别人,似乎都没有找到很好的保管办法。而今家里的板栗,非得快快吃掉,否则就成了僵尸板栗。
心绪回到城里,在满目高楼中,儿时的乡村已随着时光远去。同时远去的还有那刺手却甜心的板栗以及既要打板栗又要教书育人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