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有没有遇到以下几种情节:
情节1.你不是学广告专业,但你总能说几句广告词。比如: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就送脑白金;一切皆有可能;just do it;还有最近一年oppo手机“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多广告,偏偏你就记住了这几句广告词呢?单纯是因为这些广告词字比较少么?
情节2.在逛商场时,你会因为某个人说的话或者广告台词而选择买某个品牌。问原因,是因为广告经常在做!朋友推荐的!
情节3.在职场上,跟别人交流,谈判。自己总是说服不了对方,很羡慕那些能说会道的销售人员。
如果有以上三种情况,你有想过背后原因么?为什么有些营销可以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为什么有些人总能轻松说服别人?你跟他有什么不同?
这本《蜥蜴脑法则》告诉你答案。这本书是由恒美广告品牌策划总监,芝加哥社会学博士吉姆.柯明斯编写。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写并且有大量的广告案例。
我从三个方面来讲:
1.什么叫做蜥蜴脑?
2.如何作用蜥蜴脑法则说服别人?
3.说服的意义在于利益不受损
1.什么叫做蜥蜴脑?
根据研究,你的大脑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无意识的思维和有意识的思维。二蜥蜴脑属于无意识的思维。他们之间不同如图所示:
你所有的决定都受到无意识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蜥蜴脑的影响。在很多决定中,无意识思维甚至是唯一的主宰。正因为在你的心中有一个“内蜥蜴”存在,所以你设计文案,广告词还是说服别人都要符合蜥蜴法则。否则别人不会买你的东西也不愿意听你的劝告。
2.如何运用蜥蜴脑法则说服别人?
总结了这3条法则,可以帮助你轻松说服别人。
法则一:想要说服别人,别扯态度。
有一句话叫做“态度决定一切”,只要你有一个好的态度,事情就能做好。这种想法也许对于个人管用,但你想要说服别人?做梦!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喜欢吃肯德基,但如果你家附近开了一家麦当劳,那你很有可能会经常光顾麦当劳,因为方便。但这不能改变你更喜欢肯德基的态度。只不过是环境还改变了你的行为,但态度未曾改变。
人们相信态度是因,行为是果。但这个观点并没有坚实的证据来支持。倒有确凿证据表明行为会影响态度。
比如:问你要找什么工作?普遍回答:找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么?难道是靠想出来的么?是靠态度决定你喜欢什么工作么?恰恰相反,是你去做了各种工作以后,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工作吧。
当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就有可能改变他的态度。就好像你原来不喜欢某个人,但跟ta相处久了开始转变态度了。
事实上,如果你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通常情况下你会调整态度去适应行为,而不是先改变行为。
法则二:别罗列事实,挖出对方的渴望
如果你想要卖米饭,那就得想办法让对方饥饿吧。你罗列哪种米最好,对方一脸懵逼,想着:这跟我有半毛钱关系?神经病吧!
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就得先让对方有一种渴望。
《华尔街之狼》中莱昂多饰演的“乔治.贝尔福特”为面试推销员时就用了这个方法。
当时乔治想招聘推销员,就跟其中一个人说:“把这支笔推销给我。”
大多数推销员都如出一辙:
“这是一支好用的笔!”
“这是一支从德国进口的优质笔,买下它吧!”
而日后成为乔治左膀右臂的天才推销员却是这样说的:
“能帮我签个名么?”
他知道想要卖出笔,就要创造出对“笔”的渴望。而让对方签名,自然让他觉得“自己需要一支笔”。而其他人罗列了这只笔所有的优势,然并卵,有什么关系?对方又不是收藏笔的发烧友,对笔很有研究。为什么要听你说深涩难懂,无聊的事实呢?
所谓的“以情动人”不是让你告诉对方事实,而是挖掘出对方的渴望,内心深处软肋的地方。
法则三:不要改变对方愿望,而是告诉他怎样实现。
这个世界上影响别人的唯一方式是与别人讨论他们想要的东西,比你告诉他们如何得到它。――戴尔.卡耐基
你习惯性说服别人改变原样,但内在的蜥蜴对改变愿望没什么兴趣。
李叫兽举过一个文案例子。如果卖一瓶200元的高端洗发水,你会怎么说?类似于[一款很牛的洗发水,神一般的滋润效果]。
你看了这句话后,买不买?你肯定不会买,因为二三十元的洗发水也能洗一
个干净的头发,为什么要花一倍的价格去买这么贵的洗发水呢?更何况,洗发水又不是奢侈品,名牌包包还能炫耀一下,洗发水就放在家里用干嘛要买这么贵!
这种情况下,李叫兽写了一个文案:
[你用着上千块的香水,却用39元的超市洗发水]
这样一改,你就会发现自己用的洗发水跟香水不平等,不符合自己高端人士身份,不是一个职场高薪白领。为了符合自己的身份,你需要这瓶200元的洗发水。
愿望就像小孩子最心爱的玩具,是一种执念,不要总想着让对方改变。
3.说服的意义在于利益不受损
说服别人的核心应该放在“行动”上,而不是态度。你必须要让对方觉得自己的利益没有受到侵犯。不要总想着让对方妥协,对方不妥协才是正常的。就像李叫兽文案培训课上说的“人不关心你的属性,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小孩子才谈属性,大人只谈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