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小札
一天,我的朋友跟我讲他遇到的一件事:暑假的时候,一个同学问他是学什么专业的,他回答是生物化学。于是,她就说:“这种专业怎么挣钱啊?我的天你居然敢选这个,你家里是不是超级有钱?找不到工作还可以啃老?”由于做助教这几天以来,这种类似毫不讲理的问题他已经遇到了多次,于是便不再打算隐忍,他回答道:“不好意思,我和你有不同的追求。”
其实,选择纯理科方向的人几乎每个都会要遇到来自亲友的类似质询,似乎在大部分人心中,都存在这样一个念头:科研是没有出息的。用他们更通俗的话来说,科研没有“钱途”。
自古以来,畸形的“实用主义”一直都在荼毒中国的灵魂。为何古中国只有技术,没有科学?中国有辉煌的四大发明,但是为什么没有从火药演化出化学,从指南针演化出物理学?从某一方面来看,学问转变为实用的周期的长短决定了这门学问在中国的命运。纯理科的学问变成实用的周期长,因而在中国几乎绝迹。工程技术的实用性立竿见影,因而在中国还得以勉强度日。早该沉沦在历史烽烟中的思想根基如今却通向我们对科研的理性思考的歧途。
回想一下,在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都会被问到:小朋友,将来想做什么呀?半数以上的人的回答都是:科学家。因为,在我们当时幼小的心灵里,科学是我们福祉的源泉,在我们当时的概念里,择业的标准是“厉害”,而不是利益。
当然,我不是说挣钱这一目标有什么问题,必须承认,锦衣玉食的生活必然是大部分人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对于很多科学家来说同样也是如此。但是,选择科学的人所具备的不同的品性在于:在他们心中,追求名利没有追求精神满足重要。
是的,也许,选择科学的人年至而立才能刚刚踏上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岗位,而此时选择金融、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有可能已经年入数百万,早已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他们却要为了能够发表一两篇NCS而整天起早贪黑。可是,有一点却是明确的:作为一个能够选择科研,能够勇于选择这样一条荆棘丛生少人踏足的路的人,一定是真正有梦想的人,在他们的字典里,一定没有“啃老”二字——这样一批人,无论如何也不会转向榨干父母以苟且为生。
以笔者自己为例吧。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选择这样一所科研性质的大学是否在思想境界上高人一等或者是在身份地位上低人一等,我只知道,在我初三刚刚接触化学开始我就发现了我自己已经不可遏制地爱上了化学,于是,刚刚接触化学的第一周我就在家里开始构建自己的实验室。当时的我也有科研又苦又累又不赚钱的想法,但是,当一个人真正一直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一切苦累就都是享受了。我不是没有迷茫过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是,当我真正了解了科研是个什么样子,它所面临的的机遇与挑战都有些什么的时候,我的所有怀疑已经荡然无存。因为,科研,它让你永远有着新鲜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实验的结果,是让你狂喜还是失望,而不像其他行业,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也看不出自己实实在在的为整个社会贡献了什么;它同样有着无数的耸立的高峰等着我们去征服,去释放自己心中的欲望。
然而,这种为利益而生的念头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金融等赚钱专业年年报考人数爆满而纯理科专业往往少人问津。可是,我们试想,如果牛顿没有出版自己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也许,我们就没有一切的技术的基石;如果达尔文没有毅然决然地登上贝格尔号,前往加拉帕戈斯群岛,也许我们依然是神创造的子民;如果法拉第没有十年如一日的实验,也许,一切的电力系统都将化为乌有,我们也只能靠着蜡烛和蒸汽机,停留在十九世纪初的生产力水平;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纸上伟大的推演,那么每个人在地铁上抱着手机发着朋友圈,也就只是科幻小说里美好的幻想;如果弗莱明没有发现青霉素,也许我们现在一个很简单的细菌感染,就能夺取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毁掉一个个好不容易富裕起来的家庭;如果哈伯没有合成氨,也许,我们依然过着“靠天吃饭”的心惊胆战的生活;如果爱因斯坦在伯尔尼专利局不思进取,如果居里夫人不惜以自己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为代价去寻找镭,如果……
我们能想象吗?如果这些人全部都不复存在,那么,我们现在,想要拿着手机,阅读这样一篇文章便是虚诞,回到凉爽的家里面吹着空调惬意地看着电视也就成了妄作,世界将会是一片混乱,疾病丛生,也许孟子所言“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也就变成了我们的谶语吧。
我们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方向,但是,选择科研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也许未来其他的职业所获得的物质上的享受会比我们要好,但是,这并不能成为讽刺科研人的理由,因为人与人的追求不同本没有什么问题,真正有问题的是一颗充满了傲慢与偏见的心。
金融帝国需要人去架构,但是不能所有人都为了利益趋之若鹜。施一公先生曾经痛心疾首地说道:“当精英都想做金融的时候,这个社会一定出了大问题。”科研这些事,总需要有人来做,而且,需要的还往往是那些非常拔尖的人才,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可以不去敬佩他们,但是绝对不能去嘲讽他们。想想贸易战吧,美国不让我们买芯片,我们才发现,我们的科技居然仍然落后美国这么远!如果这些漏洞没人去弥补,那么,纵然我们GDP最终能超过美国,科技的远远落后,也能使美国随意对我们国家进行经济侵略吧!橡树岭实验室的水平早已是我们远远无法企及的高度,甚至中国科学院的科研水平也与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这些学校难以相比。古代不就是如此吗?四万万人口的全民皆官,而沈括那样的科学家为人所不齿,最终换来的结果就是当“洋枪洋炮”轰开了国门之时,我们只能拿着斧子菜刀,用身体当盾牌去抵挡入侵,这不是勇猛,这是一代人的悲伤……
我们生下来的时候,世界有它的不足,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无奈,但是,当我们这一代离开的时候,世界的不足没有得到弥补,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无能。
我不知道在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国家的青年人是什么样子,但是,我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有这样一批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能够勇于扛起科研这面大旗,引领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
除此之外,我还要澄清一点:科研不像一些人心中那样,只能禁欲苦行、节衣缩食地生活,相反,它给你的选择是很多其他职业所不能给予的:科研这条路,走好了,知识一定不会亏待你:你如果到了一定程度后想要享受了,你真的会有数不尽的渠道去赚到盆钵满盈;而如果你想要走得更远,远处有无数更雄伟的高山,等着你去翻越!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