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是007的第一次交作业,当晚上大家在组内交流的时候,发现原来12个人的小组,变成了10人,有2名组员退出了。
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意料之外是没想到第一次交作业就有人退出,而且还是2个人。意料之中是会有人一直退出,到结束的时候能有个十分之一已是不易。
对于退出的成员,没有责备,只有惋惜。试着将自己放在他们的立场上,猜测他们是感受到交作业的焦虑与压力,而根本无从下手,似乎有很多想说,到对着电脑屏幕的跳动的光标时,却又无话可说。真的,这种压力我曾经也感受过,第一次尝试想写点什么,又不知道该写什么。于是一直拖着不动手,直到deadline来临,看着还空白一片的文档,自己对自己说,看,你就是不会写东西,就是这样子,算了吧。于是一放下就放了大半年。我用拖延症证明了自己的无能。
幸运的是,在这没动手的半年里,我开始读书,杂志,公号,网文,纸质书,手头能得到的任何材料,抓紧一切机会,一头扎进去,不读完就不过瘾,就像一个饿了一星期的人看见一碗红烧肉,知道该节制,该克制,却不受控制地疯狂大嚼狂吞,完全不顾及后果。而结果是,好书坏文章都看了一箩筐,然后开始有点腻了,知道不能再这么乱看一通了。于是开始挑书看了。
如此这般半年后,当我再次打开那个“我的文章”的文件夹,新建一个文档后,想说的话很自然地流淌到“纸上”。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之前写不出来的焦虑,来自自己的积累不够多,底蕴不够厚。当然,并不是说非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才具备写文字的资格,而是自己在阅读的时候培养出了一定的语感,尤其是看一些文学大师的作品,看到那些精妙的描写,准确的表达,渐渐地,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这半年里,也有过愧疚,觉得自己之前没有多读书,读好书,白白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年华,现在人近中年才开始查缺补漏,会不会太迟了,现在开始还有意义吗?在这样的愧疚和怀疑中摇摆了好一段时间,直到看到某个公号的作者写的一篇短文,说他在一个活动中问一个活佛,自己去做某件事是否来得及,活佛说:“做一件事最好的时刻有两个,一个是彼时彼刻,一个是此时此刻。”作者如受当头棒喝,于是立刻开始动手,然后一直坚持做下去了。
看到活佛说的那句话,我感觉脑子里就像一休哥里面的情节一样,叮一声,一个灯泡亮了,一下子就轻松了。之前的拖延是因为积累不够,所以彼时彼刻没能开始,是为了给我时间去补课。此时此刻,正是开始的最好时机。于是晚上就申请了公号,开始写东西,虽然断断续续,但也没有放弃。现在加入007,我相信更是上天安排的最好契机,让我能够坚持写下去,而且因为有了小伙伴们的陪伴,更有动力,更能战胜内心那个时不时跳出来叫我偷懒的小念头。
退出两位小伙伴,无论你们是为了什么原因退出,我相信上天另有安排。无论你们是加入大家庭互相鼓励互相鞭策一起前行,还是先行积累再迎头赶上,别忘了,即使过了彼时彼刻,仍然还有此时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