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5
5//100
很难想象英格兰人坐在咖啡馆喝咖啡的场景,因为英格兰是茶的国度。装在瓷杯中的那一汪小小的、清澈的、金红色的湖水是英格兰人的象征。茶是属于英格兰人的,就像葡萄酒是属于古希腊人的,咖啡起初是属于阿拉伯人的,后来又是属于法国人的一样。1680~1730年期间,整整半个世纪,伦敦是咖啡最大的消费者。茶是后来才出现的。1650年前后,酗酒的恶习席卷了英国从上至下的所有阶级。
布兰德斯说:“英国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拥有的饮料品种有如此之多,今后也不会有任何时期能超越现在。这里有艾尔啤酒和其他种类的高浓度或低浓度啤酒,有三种类型的蜂蜜酒:原味蜂蜜酒、香料蜜酒和淡蜜酒,每种都添加了植物香料。光是蜂蜜白酒中就添加了迷迭香、百里香、野蔷薇、薄荷、独行菜、龙牙草、矮牵牛、小米草、风铃草、冬青根、苦艾、柽柳和虎耳草等十几种香料。”酒精在这些丰富的香料中发酵出了最耽于享乐的文化。所有人的脑中和肚中都装满了放纵无度。
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现在迎来了咖啡。起初作为药品。喝咖啡曾是一种健康实验。咖啡能在英国起步,完全得益于医学在英国卓越的影响力(与法国情况相反)以及最优秀的英国人对科学的理性的信仰。
咖啡馆里的文学家
巴洛克早期,英国文学中还完全没有辩证法,没有浪漫主义文学的轻松而又尖锐的两人对话。法国作家的一页纸上就可以上演一场你来我往的精彩对话,而英国作家需要三页纸。咖啡点燃了与英国国民性格不符的交谈热情。过去,每个作家都喜欢毫不考虑读者的感受,写看不到尽头的独白,沉默寡言的英国人惯于通过冗长的文学进行孤独的独白。咖啡摧毁了这种孤独,也减少了孤立无援的学者们思想中的偏执。
“对话在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起着神秘的作用。一个在对话中通过思想交流完善其精神世界的人,比一个只通过阅读滋养其精神的人更为灵活和敏捷。他会使用更短促有力的句子,因为人的耳朵不像眼睛那样能理解长句……中产阶级就这样开始完成自我教育。咖啡馆为他们提供了思想交流和形成公众意见的渠道。他们不自觉地组成了联盟,可以说是为了传播新的人文主义。而且,只有在这些聚集点,作家才能接触到这个时代的思想。”
咖啡将英国人和整个国家从酒精的深渊中解救出来,但它一直都是个“外人”。它让英国人变得喜怒形于言表,思维更为敏锐,但这些无法长期保留在英国人的性格之中。
英国有句谚语叫“家是我的城堡”。由于英国人的这个愿望以及他们对家庭的依赖,咖啡将英国人踢出了局。咖啡不是家庭饮料。它令人健谈、爱争辩,虽然是以比较有修养的方式;它赋予人分析和批判精神。你从它身上可以得到一切,除了坐在壁炉旁看火花四溅,等柴火慢慢熄灭的“惬意”。
有种沉迷叫沉迷于清醒,有种沉迷叫沉醉。咖啡其实两种沉迷都不创造。它确实令人清醒,但这清醒来得如同奔腾的千军万马。而茶代表宁静,佛教的不语。它是寡言少语之人的饮料,所以它是英国人的饮料。
茶让人清醒,但也让人清瘦。咖啡更热情,更浓烈,不那么清心寡欲,无论从冲泡方法上还是效果上。茶像佛陀般无欲无求,咖啡则像穆罕默德般有统治世界的野心。两种宗教学说之间的区别,也就是东亚和西南亚之间的本质区别,造就了这两种最受欢迎的饮料之间的差别。但没有任何一种不满足人内心深处需求的饮料能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人们只需要对他们有益的东西。阿拉伯人喝咖啡,因为咖啡让他们更像阿拉伯人;中国人和印度人喝茶,因为茶让他们回归本真。茶将东亚人锤炼成了真实、警惕、身材苗条、充满力量而又不张扬之人。
咖啡黑若陨铁,鲜有视觉效果,但茶宝石般晶莹剔透,只一眼便让人心旷神怡。咖啡的香气带人进入心灵的冒险,茶的香气让人凝神静气。这两种饮料在人们的口腔中演奏着各自的交响曲。可惜我们没有舌头所经历的音乐盛宴的乐谱,否则我们也能阅读它所尝到的味道。
日本作家冈仓在“液体琥珀中感受孔子的高深和老子的道”时往茶杯里看去,看到了一道绝美的风景:“芬芳的茶叶就像晴朗天空中的一片云朵,又像静静漂浮在翠绿色河面上的一朵睡莲。”喝茶之人不由自主地变得可爱、有礼貌、善良。喝到第四杯你就会出汗,生活中所有的不快都随之经毛孔挥发,第五杯帮你清洁身体,第六杯带你进入天国之境,到第七杯的时候,你甚至能感受到天国的风灌满衣袖……这是咖啡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对于西藏人而言,茶就是气。藏民走一小段路便走不动了,除非喝上一杯茶。在去珠穆朗玛峰考察的途中,英国军官弗朗西斯·荣赫鹏(Sir Francis Younghusband)问一个年轻的藏民距下一个村庄还有多远。“三杯茶”,他答道。三杯茶恰好等于八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