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刘同写过一本书,叫《谁的青春不迷茫》。
仔细想想,人生又何止是青春不迷茫。初入社会时会迷茫,已过而立之年会迷茫,年过半百依旧会迷茫。
所以说,迷茫才是人生常态,清醒不过是短暂划过的烟火罢了。
1/
迷茫为何才是人生常态,细品之后发现,其实倒也好认知——
人之所以会迷茫,很大程度是在面对看不清对与错的诸多选项时,滋生出对不确定性(未知)的恐惧,特别是在面对重要选择时,更是如此。
对未知的恐惧,让人纠结迷茫于诸多选项。然后,纠结迷茫过后,依旧原地踏步,有时候更会使或可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白白错失。而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学会如何去摆脱迷茫,确是我们每一个体当去探究的问题。那么,我们又究竟该从何入手,去摆脱它呢?
2/
回想一下,学生时代,我们在做课本选择题时为何不迷茫?很简单,因为它选项对与错的结果都是明确的,只需做出比较,就可得出正确解。
那么由此延展开去,我们又能否将人生选择题的选项做到结果“明确化”呢?
显然,答案是肯定的——能!
在人生的选择题上,其每个选项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我们迷茫,因为我们害怕选择后的沉默成本,害怕自己的选择可能会让自己错过一条可能相较更优的人生道路。
所以,在做人生选择题上,我们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想得太多。
而要让人生选择题的选项做到结果“明确化”,我们核心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别再想太多。
进一步推导,让自己别想太多,不顾此失彼,我们需要做的是将人生选择题的选项像课本选择题那样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将其量化,使之由选择题变成比较题,进而就可得出自己想要的解了。
3/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示例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案例:阿波最近一直纠结是否要裸辞换一份工作,一方面在现公司抑郁不得志;另一方面,又害怕在新冠疫情下,裸辞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好工作,个人职业发展将走下坡路。
相信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纠结时刻”,不知道怎样选择对自己更好,进而陷入无尽的纠结之中。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究竟该如何去思考这个问题,让这道选择题变成比较题,进而得出自己想要的解呢?
首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抓住问题的Key Word。显而易见,这个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裸辞与否,而在于裸辞是否具有必然性以及个体是否能承受得裸辞所带来的风险成本。如果能承受,则裸辞;反之,则苟着或是骑驴找马。
明确问题关键是“评估裸辞必然性及裸辞风险”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思考该如何去量化这两个大的要素。这时候,我们不妨列个表格来梳理下——
阿波打算裸辞的原因
1待遇低,无升职加薪空间
2办公室环境复杂,内卷严重
3工作业绩压力大
阿波裸辞或将面临的风险
1空窗期的资金压力
2当前大环境下,能否找到合适的新工作
3周遭亲朋好友的不理解(精神压力)
在梳理完这些要素之后,接下来阿波需要做的就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评估上述要素对自身的重要程度。毕竟按中学政治唯物辩证法讲的那样,矛盾具有主次性,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对阿波而言,是否裸辞最大影响因素在于职业发展空间一侧,而在裸辞风险上,阿波更为在意的是在当前大环境下,能否找到合适的新工作。所以,基于此,我们继续列表进行量化梳理——
裸辞原因风险及其对应量化占比(短时是否能承受)Yes(短时是否能承受)No
待遇低,无升值加薪空间(40%)√
办公室环境复杂,内卷严重(10%)√
工作业绩压力大
(10%)
√
空窗期的资金压力
(5%)
√
当前大环境下,能否找到合适的新工作
(30%)
√
周遭亲朋好友的不理解(精神压力)(5%)√
透过这个表格,我们便可以很直观地窥见阿波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了——
裸辞原因一侧,阿波内心其实短时都是可承受的;而在风险一侧,除了无法承受短时间找不到合适新工作一条外,其他要素均可承受。综合来看,短时能承受的占比为70%,不能承受的占比为30%
显而易见,70%>30%。因此,阿波这个时候更需要去做的是重新整理简历,调整好自身状态,然后,骑驴找马,寻找新的机会。而不是继续在这个裸辞与否的问题做纠结。
4/
道理就是这样的。把所有纠结的人生选择题变成遵从己心的、可量化的比较题,人生就可以少很多烦恼,并且更可减少大量的无意义时间成本浪费。
在之后纠结的时候,不妨也尝试着这样去思考,处理。
或许,真的就可以豁然开朗~
嗯,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