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诊断教育驿站后,我们又一次踏上了新的教育旅程。但这一次旅程与以往有两点不同:
一是目标更明确了。通过对教育现状的诊断,大家都明晰了教育的症结所在,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迫切希望在下一个驿站进行思想的碰撞,以便通过共同的努力,找到化解症结的方法。
二是拥有了一种更强烈的使命感。在使命感召唤下的教育事业,崇高而伟大。
我们暂时将目光聚焦杨老师所在的车厢,在这节车箱内,我们来看看杨老师和他的伙伴们在聊着什么。
“教育是一项唤醒人类灵魂的系统工程,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都责无旁贷。”杨老师看着围坐在他身边的伙伴,深有感触地说:
“但要做好这项系统工程,首先必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的灵魂纯洁而丰满。这次教育之旅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我们要倍加珍惜。”
“是啊,通过前几个教育驿站的头脑风暴,我们收获很大,同时也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张老师附和道:“我想,这是不是教师的使命感被唤醒激发所致吧?!”
陈老师插上了话:“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最主要的收获!”
“没错,从事教育事业,就要有崇高的使命感。使命感让我们聚焦教育对象,携手学生父母,助推学生成长,成就他们想要的幸福人生。”杨老师及时地进行了提炼,并不失时机地引出新问题:
“在上一个驿站,我们诊断出了当前教育的许多问题,但要解决教育所面临的这些现实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统一思想认识,没有统一的思想,就不会有坚决一致的行动,你们说是吗?”
胡老师随即问道:“那么,我们应该统一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呢?”
“问得好!”杨老师赞许地点点头。“我们有两个方面的思想认识需要统一:一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二是教育的立足点在哪里?”
“我们对教育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有的说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书育人,即传授知识,塑造人格。但杨老师认为这是对教育功能的定位,其背后核心的内容没有被揭示出来,不是教育的本质。”
“有的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即教育是一项活动,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人。这是对教育的目的定位,仍然没有揭示出教育的本质。要把握教育的本质,必须透过这些现象。”
随着杨老师的话题打开,在他的周围不知不觉地围聚了一大批人,大家都静静地思考着杨老师的话,批判性地审视着他的每一个观点。
杨老师接着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个男孩,从小聪明又自尊。有一次,他和伙伴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骑着自行车都非常羡慕。这些孩子们回去后都分别向家长索要。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简直就是奢侈品。几个小伙伴又哭又闹地乞求父母,但没有一个人达到目的,唯有他成功了。
他回到家中,趁母亲经过房间时,对着去世父亲的灵位说:‘爸爸,如果您在就好了,那我就一定会拥有一辆自行车的。’母亲听到后,一句话也没有说。
第二天,男孩如愿以偿地得到一辆自行车。哥哥姐姐看到母亲居然花钱为他买一辆自行车,都来责怪他。
几天之后,母亲让他去代领工资。那是他第一次替母亲领工资,接过母亲四十元的工资时,他惊呆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费,还有他们姐弟的学费全指着这四十元钱啊!可是自己却让母亲给他买了一辆价值不菲的自行车,他顿时为自己的虚荣和不懂事羞愧难当。
事后,他了解到母亲是故意让他去领工资的,是想让他知道为满足虚荣心而买自行车所花的钱对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于是,他将自行车卖掉,把钱如数交给了母亲。
日后,在谈到这段经历时,他说,那四十元钱对他的刺激远远比母亲的打骂更强烈。这件事不仅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让他懂得要为这个贫穷的家庭去打拼的责任。几年后,他接拍了一部电影并一举成名。他就是著名武打影星李连杰。”
杨老师接着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李连杰’这三个字对大家来说也是耳熟能详了。在这个案例中,母亲面对儿子用死去的父亲来压自己给他买自行车,感到非常为难。买吧,一家人的生活会受到极大影响;不买吧,将会挫伤孩子的自尊性,愧对死去的丈夫。怎么办?
说教必无济于事,批评更会让儿子产生逆反。为了达到教育孩子有目的,睿智的母亲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儿子代自己领工资,让他了解父亲走后的家庭经济状况,希望以此来唤醒儿子内心的善根。
母亲是了解儿子的,她成功了,儿子李连杰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并通过这件事,让李连杰懂得了‘责任‘两字,并勇敢地承担起了家里更多的责任。”
德国哲学家雅尔贝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李连杰是幸运的,他妈妈没有采用通常父母亲常会采用的说教、批评等方法,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唤醒他内心的善。
母亲不动声色地帮他买了自行车,并通过巧妙的方法,让李连杰自己去感悟一辆自行车的钱对这个贫困家庭意味着什么。母亲深谙教育的本质,也了解李连杰,相信李连杰,最后她取得了成功。
杨老师说:“这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成功案例,是真正的教育!如果采用说教或批评打骂等其它方法,也许唤醒的不是善而是恶,这就走向了教育的反面。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教育方法的选择是何等重要!但只有领会了教育唤醒人的本质,才有可能找到最佳的教育方法。”
杨老师借助于哲学家雅尔贝斯的话以及李连杰的生动案例,向老师们明确了教育的本质,使大家茅塞顿开,感触良多,认识到: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才能做好教育。但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问题困扰着老师们:教育本质是唤醒,那么它应该唤醒什么?怎样唤醒?对此,杨老师了然于胸,接着说:
“显然,我们要唤醒的是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善(而不是恶!),树立起‘真善美爱’的价值观;我们要唤醒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不断努力探究;我们要唤醒孩子的自我意识,帮助孩子去追寻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成就想要的自己。这就是我们要唤醒的主要内容,至于怎么唤醒,这是方法问题,这个案例已经给我们作了示范,大家不妨先细细体会,我们到达下一个驿站后再来探究。”
列车在飞驰,人心在梦想。“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象一缕春风,吹醒了在“教书育人”怀抱中沉睡的心灵,开始了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展望。
但还有一个基本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教育的立足点,即教育应该建立在“人性本善”基础上呢?还是应该建立在“人性本恶”基础上?立足点不同,理念方法等也会有质的差异。这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教育的基本问题。我们一起来期待杨老师的进一步解读。
思考题:
1、请描述你对教育的理解。
2、你同意“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这一结论吗?请举例说明。
3、请从互联网的视角,对“教书育人”作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