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冬天,寒假放了十天后,我才开始准备买车票回家。
不是不想家,是给一个又一个漫长的故事缠住了。整整十天,我半躺在宿舍的床上,肆无忌惮地读这些故事。
我每天读得昏天黑地,眼睛黑乎乎地出门去打饭,看看灰白相间的天空,一直等到最后一家饭馆要准备歇业,我才意识到,春节就在眼前,该回家了。
做出回家这个决定当晚,干燥的冬天落了第一场雪。可是回家的心思已起,心里抓挠着,想着各种可能的回家路径。那时,从学校到我家,要坐10个小时的长途班车,想买到票,并且能等到确实的发车消息,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车站候着。
在车站几乎候了一天,等待恢复发车的消息。我挤在乌央乌央的人群中间,天这么冷,突然能感觉到人们回家的热情了。年少轻狂的时候,对世界的向往经常压抑回家的渴望,但这种感觉始终都在,会突然跳出来,把年轻的张狂击碎。
蜷缩在候车售票大厅,我用耳朵瞟着售票窗口,眼睛陷在一个故事里。可等我从故事里回过神来,最合适的车票已经卖完了。我横下心,给这个故事匀足了时间,虽然路况未卜,还是买了张夜班卧铺票。
让我读完这个故事,再去想雪路和夜班车上的惊吓。怎么能带着一个没读完的故事上车呢!
今天,很多书友都已经踏上回家的路了,交通条件便利了,阅读的条件也方便了,全然不用等在车站读完书才上车,不知道大家在路上是更愿意无聊地看手机,发愣,还是想找本书看看。长途回家是一种奇妙的感受,你身边带着的那本书很可能和你的心情有关。
年前最后一份书单,和您一起分享4本书,4种回家的心情。
回家是另一次旅行—— 《读书与旅行》 作者:詹宏志
詹宏志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同时还是作家、编辑、出版人和电影人。
有人可能不了解他,但你们也许还记得《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电影,你们记得电影里年轻的张震,记得导演杨德昌,那么就该记得詹宏志,他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
詹宏志的读书故事里有一段很感人:
詹宏志从小喜爱阅读,国小毕业后将家乡第一间民众设立的小型图书馆全部三、四个书柜的图书读完。 后来他的姐姐从台中带书回来,要在第二天一早把书放到书店中。不论姐姐在当天多晚回家,詹宏志都会尽量强迫自己在一晚看完所有的书,不管十本、二十本……
“就算有二十万本,我都要在一夜间看完,因为你不看,第二天书就走了!”詹宏志常看到两眼红肿流泪,但他乐此不疲,也因此训练出过人的阅读能力。
这样的读书人,人生的每个细节都会与书有关。读书人典型的处事方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疑惑,书里都有答案了。他们相信书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而他们要踏上旅行的路,很可能就是为了一本书里的一句话。
他们的人生只有两件事: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所有的行走都是旅行。
詹宏志这本书聊的是旅行和读书,他的旅行是由读书而起的。书里准备了十个像推理小说一样的精彩故事,指向不同的阅读和不同的目的地。读书是他进入世界的方法,进入世界之后,他能收获更多的故事,又把故事变成了别人旅行的原因。
回家其实就是一次旅行,只是目的地的目标太过强大,回家的心情太过复杂,容易遮掩这场旅行的意义。选择《旅行与读书》,陪伴自己踏上回家的路,不经意之间,这本书就会提醒你,你回家的路,是一次无比漫长的旅行。你路过的是自己成长的所有经历。
回家是一种回忆——《活着为了讲述》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李静
我们为什么要回家,更多是因为感情和回忆。
对很多人而言,家乡很可能是贫瘠而冷清的,但它同时也充满温情,充满回忆,哪怕是自己年轻时的愚蠢的错误,这时候都能成为我们回家的理由。
《活着为了讲述》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唯一一本自传,在读过很多人为他写的传记之后,听听他自己如何描述自己回家的路,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二十二岁的最后一个月,马尔斯克陪母亲回到家乡,要卖掉家里的房子。这个时间点,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生涯的开始,这是太值得纪念的时刻了。因为有了这个开始,我们才能享受读到《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样伟大的故事时,心中的纠结、快乐和抑郁。
这本自传没有按照线性顺序聊马尔克斯的成长岁月,用的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移步换景”的方法。家乡片段化的记忆都撂在路边,随手捡起来一片就是一块回忆。记忆深刻的人和事,贪婪的阅读岁月,现实中残酷的生活,祖母讲述中的各种神奇故事,祖父绘声绘色的战争故事,记者生涯,疯癫的亲戚,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好故事。
读这本自传,我们会感慨,马尔克斯还有多少好故事没写出来。
这就是我们回家的感受,很多事情都快记不清了,不是我们不爱,真的是因为距离太远。只要踏上回家的路,距离一点点缩短,这些事情和人都重新活过来了,回家就是回忆复苏的过程。带这本书回家,让它帮我们唤醒记忆。
回家是一种探险——《八百万零一种死法》 唐诺
每个侦探故事,都要设计这样一种内心的变化。最终发现真相时,我们会感慨,原来真相通常就是在我们身边的,它经常打板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我们没有发现。
回家的故事就是这样的故事,在外面打拼久了,积攒了很多不愉快的情绪,渴望安慰,渴盼找到一个能包容自己的地方。回到家里马上就会发现,其实这个地方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假装很忙,没有发现回家这条重要的线索。
唐诺是个重度侦探推理小说迷,只看他这本《八百万零一种死法》就能感觉到他的痴狂。这是一本导读书,为每一本中文版的劳伦斯·布洛克推理小说写了导读,足足有三十八篇文章,三十八个推理故事。
据说,侯孝贤、王家卫、梁朝伟、朱天文这些人开始读劳伦斯·布洛克的小说,都是因为唐诺不懈地推荐和导读。而你如果还没有开始读劳伦斯·布洛克的小说,我首先表示遗憾,其次表示恭喜,阅读的乐趣就在你身边不远的地方等你。
回家的路上,带上唐诺这本布洛克导读手册,是一种保证,一整本书里的线索,他尝试用几千个字就交代清楚,这是多大的胆子,而你只用从他的介绍中找到一两个好故事,确定自己回家之后,愿意用哪个故事来填满这个假期:马修·斯卡德、雅贼,还是伊凡·谭纳。
回家的路上,经常会陷入某种焦虑之中,这时候闲聊只能家中这种焦虑。所有精神焦虑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读书,一个好故事能让我们忘记很多不愉快,尤其,当这个故事还是推理小说的时候。
回家是很多个耐读的故事——《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毛姆短篇小说全集1》 [英]毛姆 译者:陈以侃
毛姆是这个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人之一,如果按作家属性上给他分类,他其实是一个所谓的畅销书作家,可是还真没有人敢用这个属性来看待他。他是个真正务正业的作家,用一个个故事,来填满我们对人性和世界的渴望。
回家的路上,不太适合读长篇小说,对很多人而言是因为时间不足,对我而言是因为干扰太多,不管是路上的吵闹和琐碎,还是自己心绪不定,都没法进入到一个漫长的故事里去。所以,这本《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毛姆短篇小说全集1》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了。
读毛姆的小说,会让自己产生一种自己也能写出好故事的错觉,尤其是他的这些短篇小说,只用几笔就能把人带到故事里去,感觉上他就没怎么用力,就用故事把我们俘获了。
短篇小说不是长篇小说的片段,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给出最好的故事和最好的结构。
同样是回家的路上,别人各种回忆和无聊的时候,毛姆的这个短篇小说全集,能无限地勾出我们心里的故事,这些故事随着离家渐近变得异常清晰,读着毛姆的故事,我们甚至可以开始酝酿写作,想要把自己的故事,也这样简单又生动地写出来。
所有的旅行中,都适合带一本毛姆的书,这本书推荐给所有马上要出门回家的朋友。你再也不好找到这样一个会写故事的作家,把好故事讲给你,也勾引着你想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