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天性吗?「不一定」。
母爱有时候不见得是天生的,也可以是通过学习而来的。今天从生理学和社会学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从生理学上来讲,每个人的感性都是情绪反应,而所有的情绪都是体内激素作用的结果,比如影响快乐的多巴胺,导致愤怒的肾上腺素,与亢奋有关的甲状腺激素等等。母性行为也受激素调控,目前的研究表明影响母性行为的激素主要有雌激素、孕激素、催产素等,此外还与多巴胺系统及其受体有关。
1.催产素
催产素(OT)具有多种生理效应,包括在临产时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在哺乳时使围绕乳腺腺泡的肌上皮细胞收缩,参与黄体形成和退化,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母性行为等。
2.雌激素
雌激素对调节下丘脑室旁核( PVN )大细胞部的OT与VP神经元有着重要的功能,它能诱导PVN内OT mRNA表达的增加,进而启动分娩、泌乳、哺乳等母性行为。
3.多巴胺
巴胺能通过激活雌激素受体起作用。多巴胺D1、D2受体对调节不同的母性行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视前区。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母亲是一个付出远大于实质收益的角色,尽管认真付出的母亲总是能获得莫大的精神满足,但对于无法满足于情感与精神收获,或者是比起付出更享受获得的人来说,贸然成为母亲只是一条无法回头的错路,接下来就是长长久久的埋怨。
有些人天生就喜欢(也适合)过得无拘无束、适合在职场上尽情挥洒,也有些人是因为童年没有受到充分的关爱、成年后只想花时间和心力弥补自己,也有些人不适合母爱只适合恋爱,喜欢两人世界的浪漫而不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与义务,这世界上有多少女性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倾向、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喜好,却因为很多人误以为「母爱是生了就会有」,而在欠缺思虑的情况下成为母亲。
不见得会说、但总是让人感觉得出来的悔恨,更多时候,这样的女性因为不敢也不愿承认自己没什么母爱,否认再否认的结果,往往是向无法抵抗的孩子发泄情绪:
「因为你,我才…」
「已经很好了,没把你丢掉。」
不快乐的母亲不只是孩子痛苦,母亲自己也不会好过,这个社会对母爱有着无限大的想象和无比高的期许,一个不适任或只是不那么适任的母亲,所受到的压力外人无法分担,如果她又是一个无法为自己决定负责、无法在发现走错了的道路上努力调整步伐、重新适应的人,她的孩子只怕会活在受母亲怨恨、不被母亲喜爱的痛苦中长大,在后续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没有正面的力量加以引导,他将长成一个不懂爱的人,很有可能继续制造出一个爱无能的家庭。
在被罪恶感吞噬之前,告诉你,其实你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也有其他妈妈曾经有过类似的感觉,而且这很可能只是一时的感受而已,不见得会一直持续下去,或许可以看看是不是下列这些原因让你没办法跟孩子产生连结的。
1.产后忧郁,会让你出现的情绪失调
由于生产前后体内激素的剧烈改变,会让你出现情绪失调的情况,甚至是产后忧郁。新手妈妈们很常因为产后忧郁症而无法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母爱的感觉,但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药物、心理咨询和行为调整来解决的。但如果你的问题不是因为产后忧郁所造成,那就必须好好找出让你无法产生母爱感觉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2.检视你在原生家庭,是否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
你的原生家庭是你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回顾你小时候的某个阶段,可能当时没有得到应该有的照顾、受到虐待或是爸妈是个控制狂,自我保护的机制可能为了使你不再感到受伤而因此让你不再对别人产生亲密感,也许这是为什么你无法跟自己的孩子产生连结的原因。
3.其实你是对自己感到不满
你可能觉得自己还有好多梦想都还没有达到,竟然就已经生孩子了?你因此不喜欢自己已经是新手妈妈的这个身份,也觉得似乎无法承担照顾小孩的责任。特别是如果你是因为怀孕而结婚的,你的人生因为怀孕而转了一个大弯,很容易就会将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刚出生的宝宝身上。
4.用孩子来弥补自己人生的缺憾
如果你在原生家庭里得不到重视,或是你跟另一半的关系其实不太好,你跟孩子之间可能成为一种竞争关系,像是会对老公甚至是其他家人对孩子的疼爱或注意力产生醋意,其实你是在映射自己童年时的不满。
5.回溯到自己的童年时期
如果你觉得你就是没办法爱自己的孩子,除了产后忧郁症之外,很大的原因都必须回溯到自己的童年时期,像是如果你自己的童年是被疏于照顾的,你很可能也会这样对自己的孩子。当你觉得无法爱自己的孩子时,也可能会另一种极端的反应—对孩子过度的保护,藉此掩饰你无法爱自己孩子所产生的罪恶感。无论如何,请在必要的时候寻求专业的协助,母爱有时候不见得是天生的,也可以是通过学习而来的。
【参考文献】
[1]Frances A, Champagne, Pablo Chretien, et al.Variations in nucleus accumbens dopamine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marernal behavior in the Rat [ J ].Neurosic, 2004, 24( 17 ): 4113 -4123
[2]高艳华,王显钢. 母性行为的激素机制[ J]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 14(11): 1051-1052
[3]Roy A. Early parental separation and adult depress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85. 42. 987
[4]AkersK G, Nakazawa M,Romeo R D, et al. Early life modulators and predeictors of adult synaptic plasticity. Eur J Neurosci, 2006. 24,547-554.
看到这里也不容易,送你一份福利,微信关注“蜜糖罐育儿平台”抢价值298元的进口奶粉,包邮。这便宜不占白不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