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依无靠的设计师,你是否也曾苦恼过不知道如何提升寄几?
今天跟大家分享自己在工作中带给自己成长的习惯,欢迎大家补充。
一 勤于总结归纳
交互设计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往往会接到不同类型的需求:有的是应用改版这样的大型需求,有的是功能单一的小需求。对于大型需求,设计师在做完之后就可以进行复盘整理;对于小需求,设计师可以积攒一个月左右,然后对所有做过的需求重新审视,将有共同点的需求分类在一起,并将其中用到的通用的方法总结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下一次遇到同样的类型的需求,就知道该如何去高质量得完成。另外,设计师总结的方法,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核心技能之一,增加自己的职场含金量。
例如,笔者之前在跟进爱奇艺视频APP设计改版的时候,组织设计师们对爱奇艺APP中存在的控件进行了梳理,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苹果和谷歌Material Design设计规范,总结出了爱奇艺视频APP的交互规范,如下图👇
这个交互控件的分类,是如何从无到有整理出来的呢?
首先,我们的团队对线上已有的控件在Excel表格中进行一一记录,原则是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种类的控件。
其次,对记录下来的控件进行分类,然后团队的每位设计师负责寻找线上所有的包含该控件的页面,都列到Excel表格中。通过这样的整理,会发现线上存在着许多的不一致问题:同一种类的控件在不同页面其大小、包含的元素、元素位置、交互方式等都存在着不统一的问题。
之后,我们的团队根据每种控件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结合苹果和谷歌Material Design规范中对于控件的介绍,制定出每个种类控件的规范。
最后,团队使用新的规范将所有页面的控件进行了统一。
复盘上述过程,笔者总结出“整理-归纳”模型:即先将散落的、细碎的点,整理到一处,然后对这些散落点进行整理、归类,分成几个大的类别;之后对每个类别进行定义。
这个模型的工作方式,适合于那些工作对象比较散、但又需要进行统一优化的情况。一般在大型改版中比较常见。
其实这个模型本身很简单。但通过总结出这样的模型,一方面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也便于向他人阐述自己是如何完成一个大型任务的。
二 收集优秀案例
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平时做需求需要不同的灵感,以解决不同需求的不同问题。这些灵感,只靠做需求时的临时寻找是不够的,还需要靠平时的积累。笔者在平时使用、探索各种应用和软件的时候,喜欢把遇到的优秀和有设计缺陷的案例截图下来,然后整理、归类到相应的文件夹。
比如关于场景这个主题,试举两个笔者平时收集到的优秀案例。
第一个案例来自网易考拉消息中心页:在页面顶部有一行提示,“开启消息推送”。相信大家都收到过应用发来的消息推送提醒,而如果没有开启提醒,有的应用会在应用首页使用警告框的形式来提醒用户开启提醒,这会造成用户刚打开应用,就弹出一个警告框,造成使用体验上的打扰。
但是这个案例中开启提醒的提示被放在了消息中心,就合理的多:用户查看消息时提醒用户可以“开启消息通知,即时掌握物流信息”。物流信息对于用户是有价值的。这样的提醒更像是好友之间的温馨提示,而不是一种打扰了。其实,好的设计其实不一定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这样的小细节也可以提现设计者的用心,提升应用品质,如下图:
第二个案例来自滴滴应用。在安卓手机上,当有用户使用滴滴叫了一辆车,然后手机锁屏,然后解锁,这时就会看到如下的界面:
这里的设计之所以好,是因为用户在打车之后,需要查看车辆信息和位置的提示;而从滴滴产品的角度出发,也希望用户能够赶紧按照约定位置上车的。一个好的设计能够解决问题。该设计符合用户打车后的场景,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督促乘客到达上车位置”的作用,是很好的案例。
除了以上设计得比较好的案例,笔者也会收集设计的有问题的案例,并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这个设计反例:苹果App Store的Apple ID登录页面,如下图。
这个页面的右上角,用粗体展示着“Done(完成)”,如果填写完账号和密码,点击后会直接关闭页面而不进行登录。真正的登录(Sign in)按钮,在账号和密码输入框的下方,比起这个“完成”按钮视觉上要弱。这样的设计容易引起误操作。解决的办法,可以将完成改成关闭,或者将登录按钮在视觉上更显著一些。
设计师在平时收集好的以及有缺陷的设计案例,是很有效的设计提升方式。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三 为自己而工作
“为自己工作”这个说法,乍看起来有点奇怪:我工作当然是为了我自己拿工资啊。但如果细想一下,工资是老板发的,如果工作只是为了拿到公司发放的工资,那实际上是为了工资工作,而不是真正为自己工作。真正的为自己工作,是珍视自己付出的时间,想把每件事都做好的状态。这两种状态其实差距很大:
如果你是为工资工作,可能会觉得“反正工资就这么多,我为什么要那么快就做好?”或者“差不多就行啦,反正多做一点、做好一点老板也不会多发薪水”。
如果你是为了自己工作,你可能会想“这个方案是我做的,代表了我的水准,我要把它做好。”或者,“这个任务能让我接触到管理方面的技能啊,我要去做”。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导致不同的决策,进而带来不同的收获。
另外,为自己工作,还有一个巨大的价值,就是同一份时间,既出售给了公司,拿到了薪水,也出售给了自己,获得了成长。如果我们工作的时候,除了想到月底会拿到的薪水,还能想到自己做这件事可以带来的成长,那就更有可能会更认真地对待手上的每一个任务。挑战一下自己,逼一下自己,用尽可能好的工作质量回报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吧。而当你持续地成长,自身的价值不断增大,市场自然会给予你相应的回报。这是个变化迅速的时代,保持成长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近期热门文章
沐风,爱奇艺Phone和PC端交互团队负责人。留德海龟,曾任职腾讯微生活、网易、宜信。6年交互设计经验,带你提升设计和思考能力,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