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少负盛名,纵情山水。后东山再起,于山河破碎时,受命御敌,护佑国泰民安。他是东晋文人统帅——谢安。
一、少负盛名,纵情山水
《晋书·谢安传 》载: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弱冠,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王导亦深器之。
也就是说,谢安四岁时,谯郡桓彝见到他惊叹地说:"此儿风神秀丽清朗,将来不会比王东海差。"到童年时,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善于行书。少年时拜访王蒙,与王蒙清谈多时,离去后,王蒙的儿子王修说:"刚才谈话的客人是什么样的大人物?"王蒙说:"此客勤勉不倦,日后定将咄咄逼人。"王导也十分器重他。
无论名士桓彝,王蒙,还是东晋朝堂宰执王导,都十分看好谢安。
谢安堪当少负盛名,然而却纵情山水。曾隐居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频繁交游。
一日,与名士孙绰等人泛舟大海,风起浪涌,众人十分惊恐。只有谢安,淡然自若。当时,同行的人都很钦佩谢安的气度。
二、东山再起,护国保民
东晋升平三年,谢万因北伐前燕失败,被免为庶人。眼看谢氏的权势受到很大威胁,谢安就有做官的心意。于是,在升平四年,应征西大将军桓温之邀,谢安担任了桓温的司马。
东晋宁康元年,权臣桓温带兵进京城建康。朝廷官员人心浮动,民间也流言四起,很多人说桓温要杀了前来新亭迎接的王坦之、谢安,然后取代东晋。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却神色如常,说:"晋室的存亡,就取决于此行。"桓温抵达后,部署重兵守卫,百官夹道叩拜,都惊慌失色。王坦之汗流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
《晋书·谢安传 》载: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
也就是说,谢安见桓温时,从容就座。坐定以后,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谨守四方,明公何必要壁后藏人图谋不轨呢?"桓温笑道:"不得不如此啊。"
桓温听了,有些尴尬,就命令左右的人让藏在壁后的士兵撤走,与谢安笑谈良久。
桓温看到谢安等士族名士,还忠于晋室,并未拥护他的篡位之举,最终也没敢越雷池一步。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皇帝苻坚在一统北方后,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东晋国事危在旦夕。谢安以一介文人,身负护国保民的重任,任抵御前秦南侵的军事总指挥。
战事初起,晋军接连失败。前秦军抵达淮河、淝水。京城建康,东晋孝武帝和文武官员变得紧张起来,都盼着谢安拿主意。谢安却不紧不慢,不温不火,淡然自若。
那时,谢安推荐侄儿谢玄去广陵,统领江北各路人马。一到广陵,谢玄就开始招募军队,加强军事训练。因这支军队长年驻扎在京口,京口又称“北府”,所以这支军队又被称作“北府军”。
面对兵锋正盛的前秦军,谢安临危不乱。对原有的兵力部署做出调整,他派弟弟谢石为大都督,侄儿谢玄为前锋都督,带领八万人马在江北抵抗前秦军;派胡彬带五千水军到寿阳对付东来的前秦水军。
镇守荆州的桓冲担心京城建康的安危,派三千精兵增援建康。也被谢安劝返回荆州。
水军胡彬沿淮河向寿阳进发,还没到寿阳,就听说寿阳失守。只好退到硖石。却不想,前秦苻融派梁成攻下洛涧断了胡彬后路。胡彬被围困,派人向谢石求救。派去求救的士兵在穿越前秦军阵地时,不幸被抓,送给谢石的求救信落到前秦苻融的手里。苻融赶紧把信送到身在项城的前秦皇帝苻坚手里。苻坚觉得秦晋兵力悬殊,晋以少对多没有胜算,就派东晋前襄阳守将朱序去劝降谢石、谢玄。但是朱序身在秦营,心在晋。见到谢石、谢玄后,反而向他们提供情报:前秦苻坚百万大军还未全部赶到前线,可趁机发动对前秦的进攻,战事有望取胜。
考虑再三,谢石、谢玄采纳了朱序的建议。于是,派北府军虎将刘牢之带领五千精兵,在洛涧发动突袭。刚一交锋,前秦将军梁成就被东晋军杀了。其他前秦军在逃过淮河时,大半淹死。
洛涧惨败,令前秦皇帝苻坚战胜东晋的信心大失。他下令前秦军不可轻举妄动。
几天后,谢玄派人给苻坚送去一封信。言明:秦军在淝水边上摆开阵势,却按兵不动,不像打仗。前秦如果没准备好的话,可以稍微后撤,留出一块地方,让东晋人马渡过淝水,双方再打也不迟。就看陛下有没有胆量?
苻坚心里有另外的“如意算盘”,派人给谢玄送信表示同意。
约定的日期到了,秦晋双方都做好了准备。只听苻坚一声令下,前秦军就后撤了。可是一撤退,阵脚就收不住了,前秦军的撤退变成了逃跑。
谢玄趁机渡过淝水,杀向前秦军。前秦军大乱。朱序则大声叫喊:“秦军被打败了!秦军被打败了!”后面的士兵,看到前面的士兵在跑,拼命追赶,前面的士兵回头看,后面的士兵正没命地追赶自己,就跑的更快了。
苻融想去稳住前秦军的军心,却被慌乱的前秦士兵撞翻在地,东晋军赶来,杀掉了他。主帅一死,前秦军更乱了。前秦皇帝苻坚见势不妙,策马逃命,狂奔不止。
东晋终于以少胜多取得淝水大捷。谢安保住了东晋王朝。
三、谢安指挥东晋大军取胜的原因
1、谢安自身卓越的指挥能力
战事发生时,谢安作为总指挥,心理素质好,临危不乱,泰然自若。知人善任,选贤任能。所选用的前线将领,几乎都是能力过硬的将才。同时,善于掌控全局,灵活调度,让各路人马各司其职,各在其位,这从战事全局上,让东晋做好尽可能的准备。
2、组建北府军
北府军,作为专门为抵御前秦而组建的军队,军纪严明,号令统一,作战能力强,多次在对前秦的战事上以少胜多,取得重要的胜利。
3、善用“特工”人员
尤其是朱序的“特工”作用最为关键。首先是让东晋得到前秦大军没有全部集结的情报,让东晋有了以少胜多的机会,其次在前秦于淝水后撤时,散播前秦军大败的消息,进一步瓦解前秦的军心,前秦军心一散,就失去了迅速组织军力再战的能力。
4、前秦的种种缺陷
前秦皇帝苻坚求胜心切,在自己绝对优势时,没有稳打稳扎,大部队没有集结,擅自到达前线,又儿戏化的同意东晋渡过淝水,幻想东晋渡淝水一半时,给东晋致命一击。东晋大军渡淝水时,又瞎指挥,让前秦军后撤。当前秦前线崩溃时,又没能组织再战力量,一味逃命,让前秦失去在淝水之战最后再战的机会。同时,前秦皇帝苻坚虽然统一北方,但手下大臣与他貌合神离,特别是早先已经归降前秦的北方各国贵族,他们并未真心帮助苻坚攻打东晋,更多的是借淝水之战,谋求自身私利。
结语
文人亦知兵。看起来文人文弱,但是绝好的心理素质,妥善的战略部署,灵活的应变能力,再加上知人善任的慧眼,即便没有在千军万马中斩将夺旗,攻城略地,只要运筹帷幄得当,定能决胜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