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说:“一切交流的本质,都来自六字箴言:先迎合,后引导。”迎合,就是要你先放下自己,接受对方,也让对方接受你。当你和对方混熟之后,成为了“同伴”,再去引导他,就容易很多了。
如何才能与看不见自己过失的人相处?《梁冬说庄子:人间世》用六个字告诉了我们正确的答案:先迎合,后引导。看见不见自己的过失,要么只会挑剔别人的毛病,要么内心过于骄傲,总是想着别人的过失,从来不会反思自己的行为。
“人往往容易原谅别人的错误,却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每个人的身边都存在那么一类人,眼里只装着别人的错误,却无法容忍他人的正确。这正是看不见自己过失的那类人,他们的存在会给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带来很多负面的情绪,但又不能将他们赶走。
与看不见自己过失的人相处,先迎合,顺从他们的频率与节奏,沟通更有效果。等我们与他们能够有效沟通了,再慢慢引导他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引导的目的。如何才能做到“先迎合,后引导”呢?我读了《梁冬说庄子:人间世》这本书后,归纳出以下三点:
1.理解“人心惟危”,警惕陷入生活危险
《尚书·大禹谟》指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告诉我们,人心是险恶的,无论何时何地,自己的言行要保持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有利于降低陷入生活危险的风险。庄子认为,人性本“恶”,才是人的天性。如果我们不理解“人心惟危”,就会生活在危险之中。
言阖要去做太子的老师,他向卫国大夫蘧伯玉请教如何教化太子。蘧伯玉回答:“你应当先有警戒心,随时观察自己会不会有过失。与人沟通的时候要做到亲近,在心里充满和顺。但仅仅是这样,还是有危险的。”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保持警惕,言行不能过于偏倚。因为,我们即使明白了人心惟危,也不能将危险彻底消除。
庄子在《人间世》中说:“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他想告诫我们,为人处事,随时警戒自己,处事随时要谨慎。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不给他人留下作恶的机会。然而,大部分人很难做到“戒之”“慎之”,生活或工作中,总会留下一些瑕疵,导致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饱满的麦穗,总是低下它的头,始终保持着一种谦卑的态度。关于“人心惟危”,我们更应该向麦穗学习,把自己的锋芒收起来,与现实和解。面对看不见自己过失的人,我们也不要急着去挑别人的刺,指正他们的不是。反过来,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警惕陷入生活危险。
2.先迎合,彻底释放“天性”
梁冬指出:“绝大部分人活得不好,主要是一些天性没有释放完。”天性是一个人先天具有的固有属性,具有一个外界难以改变的却可以引导善恶的趋向。释放天性,能让一个人暂时排空自己。遇到看不见自己过失的人,我们要暂时先迎合,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给时间自己和他们,让自己释放天性,也让他们排空自己。
记得有句话说:“优秀的男孩和优秀的女孩,很难配上对,是因为他们喜欢揣测、喜欢等待、不擅长向前跨一步、迎合一下。”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他们的优秀,在内心深处始终隐藏着一份骄傲,没办法向现实低头,很难做到去迎合别人。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先去迎合别人,接受他人的过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就不存在,只是我们没有细心去发现而已。梁冬有个同事,叫小智哥,他家的小狗很调皮,让人崩溃,就把它送到专业教练那里训练。教练说他家的狗体能太好,先养一个星期,让它释放天性,于是开始大时段奔跑放养。第二个星期,他的狗就变得非常听话,温良恭俭让。
狗都有天性,更何况人呢?我们活着不是要隐忍,而是要了解、观察并接受自己天性的一面,然后再疾驰,发展出不对抗的性格,最后发展出自己社会化的一面。迎合,是为了给空间和时间对方,释放他的天性。暂时迎合对方,给对方一个台阶,也是一种修养。所以,与看不见自己过失的人相处,先迎合,让他释放完“天性”。
3.后引导,消除习惯性对抗
迎合是为了释放天性,引导则是为了消除习惯性对抗,把他引到正途。“先迎合,后引导”,符合人性的心理认知过程。如果一开始直接指出他的过失,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习惯性反抗,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危险或不好的影响。两个人处于同一个频道,才会有共同的话题,沟通效果才更好。
从前,有一个疯王子,他认为自己是一只鸡,整天躲在柜子底下像鸡那样生活。所有的医生和老师都束手无策,一位远方高人也扮成鸡,还发出“咯咯咯”的声音,走到王子面前与他交流:“他们都不知道,其实我也是一只鸡。”两只“鸡”慢慢就聊了起来,高人就把他逐渐引导回现实,找到自我,回归了人类社会。
疯王子之所以愿意和高人沟通,是因为他觉得高人和他是同类,都是“鸡”,还会“咯咯咯”地叫。别人无法与他交流,是因为王子感觉不被人理解,所以充满极强烈的愤怒和对抗情绪。高人为了迎合疯王子,装扮成与他同类的鸡,两只处于同频率和节奏的鸡才会相谈甚欢。每个人的内心都藏着一份骄傲,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就会心生对抗。
如果一个人和你一样,与你共同对抗这个世界,然后慢慢地让你去理解并融入这个社会,时间长了,你也就真的完成了这个过程。整个过程当中,没有对抗,这就达到了真正引导的目的。《庄子》告诉我们,倘若我们没有对人心生对抗的习惯,这一辈子就很难去讨厌或者憎恨一个人了。所以说,“后引导”是为了引导人性向善,消除人的习惯性对抗的行为。
4.总结:
《伊索寓言》有这样的话:“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那只装有别人的口袋装在前面,另一只装在后面。因此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自己的却瞧不见。”我们之所以看见别人的过失,是因为我们把装别人恶行的口袋放在了前面。每当我们遇到看不见自己过失的人,首先要自我反省,将自己归零,然后去迎合,再去引导。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战国策·齐策三》里的这句话,给我们发出了警示。如果我们不是一个看不见自己过失的人,又怎么会遇到同类的人呢?我们辨别出对方是一个看不见过失的人,为什么判断不出自己是不是同类呢?当我们遇见这类情况,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且要改变下生活的环境,避免落入生活的危险环境之中。
“先迎合,后引导”,并非所有人都值得我们去迎合和忍让,更不是让我们做出没有底线的妥协行为,我们的善良要隐藏着锋芒。正如那句话,“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对方如果值得我们去引导回归正道的,就努力尝试。如果没有值得我们去努力的理由,我们可以选择换一新环境。
与看不见自己过失的人相处,我们自己一定要做一个看得见自己得失的人。看不见得失的人,很容易伤害旁人,与他们相处会让人特别不舒服。有时候,却不得不这样做,那么我们需要认真领悟六字箴言:先迎合,后引导。
柏拉图说:“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但愿你和我的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懂得释放自己的“天性”,能看见自己的过失,也可以看见别人的过失。在彼此相处的岁月里,都能让旁人感觉到特别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