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理解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摘录韩老师对于第十七章的讲解】
第十七章讲什么呢?就是讲领导者的层次与境界。士也罢,王也罢,讲这个境界做到最好是什么样的程度。“太上”,就是水平最高的,最好的领导做到什么程度——“下知有之”,下面就知道有你这个人,为什么?因为你不是什么事都管,你不穿越自己的边界,你只把你坐那个位置该做的事情做得非常好。这其实就是道家讲的无为而治,该为的部分为,不该为的部分就不要什么事都管,不要什么事都插手。所以水平最高的领导,能做到上无为而下有为,你在不在都一样,一切顺理成章。
那么第二等是什么样呢?“亲而誉之”,让大家觉得很亲切,经常被赞颂的一类领导,这类领导通常很有担当,很多事情亲力亲为。第三等的是什么样的?“畏之”,单纯地靠严刑重罚,不管合理不合理,只是一味地高压,除了让大家害怕,没有别的,畏之。最糟糕的就是“侮之”,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顾,胡作非为,最后大家群起而攻之,推翻这类领导。“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所以领导者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很少发号施令。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事情成功了而不居功,让百姓都说是我们自然而然把这事情做成的,是我们齐心协力的功劳,而不是你指导的、你干预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