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指的是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由于后人往往把春联贴在桃符上,于是后人以“桃符”借指“春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思就是拿新春联换旧春联。
除夕上午,我们这儿的风俗是贴对联。
今年的除夕是二十九,所以贴对联就要在二十九的上午。
贴对联的第一步是打浆糊。
打浆糊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个技术活。先用小锅放在火上烧开水,把面搅成面糊,面糊不能太稠了,也不能太稀了,然后倒入开水中,边倒边搅拌,直到锅里成了用筷子一挑就能挑起来的面糊糊,这样的面糊糊才黏糊,贴对联用正好。
虽然,现在胶带、液体胶、等可以替代面浆糊,但农村人一般不怎么用,还是自己手工做的浆糊用的多。
一、因为农村人的习俗是每个门上都要贴对联,家里的闲置房子、过道等,所有的物件上也要贴,比如车上会贴“日行万里”、梯子上贴“步步登高”、水龙头处贴“细水长流”、洗衣机上贴“衣服整洁”、床边贴“身体健康”、厨房灶台贴“小心灯火”、大树上贴“树木兴旺”、衣柜子上贴“衣服满箱”等都要贴小帖子,这样算下来,每家至少要贴十几幅对联,再加上这很多很多的小贴子,胶带和液体胶用起来不方便。
二、因为浆糊粘在墙上,一般比较牢固,遇到刮风天,对联不容易被刮掉。我们这边的习俗是贴上对联,至少要保持到年初五。
打完了浆糊就要开始,就可以贴对联了。
贴对联的顺序是有讲究的。先贴外大门,再贴大厅屋子,最后贴偏房;贴每一副对联的时候,先贴门神,再贴横批,然后是左边对联,最后是右边对联。
对联的颜色也是有讲究的。家里有人去世,第一年不贴对联,第二年贴绿色的对联儿,第三年贴紫色的对联,等老人过完三周年才可以贴红色的对联。
有亲人去世不满三年的,别人家贴上对联以后,就不能再去人家串门儿。如果去了,表示“会给人家带来晦气”,这在农村是要遭人非议的。必须等到正月初五,也就是“破五”这天,“一切不好的除出了”,才可以恢复正常。
贴完对联以后,还要在所有的门框上面插上柏树枝,“柏枝”与“百子”谐音,寓意“子孙兴旺”。
贴对联这一天,是要早起的,起的越早,表示人越“勤”。
贴完对联还要放一挂鞭,听谁家的鞭炮响了,就表示对联贴完了。所以,我们这一天都是赶个早起,吃过饭赶紧贴对联,家家户户好像有比赛的意思。
再说说对联的由来。
几年前,对联儿都是自己写的,写对联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全家总动员,热闹非凡。长辈执笔,正襟危坐,小辈们倒墨、洗笔、拉对联、每写完一张,负责把对联找地方摆好晾干……写完一家的对联,通常要花上小半天时间。但是看着地上放的一屋子红彤彤的对联儿,觉得特别喜庆。
但是现在,有了印刷的对联,做工精致,尺寸有大有小,非常贴心。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在手写了,都是到街上买对联。,虽然方便快捷,好似少了一点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