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又到了正在上一年级的儿子去画画班的时间,同班同学豆豆想跟他一起去画画班体验一次课程,儿子也迫不及待的想让小同学陪同,在两相情愿的情况下,我把两个孩子送到了画画班。
送去的路上我就担心三个小时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太难熬,就把我的担心说给孩子们:要是豆豆觉得寂寞难耐,无聊至极,给我电话让我去接他。
还好,三个小时安然无恙。三个小时之后,我去接孩子,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小家伙:儿子手里掂着已经完成的作品轻松的站在小同学旁边;再看小豆豆,红头涨脸,看来完成这幅作品对于他来说有点小吃力,胆怯的看着我......
对于豆豆的这种眼神,我并不陌生,这个孩子是儿子目前在班里最要好的小伙伴,来过我们家几次,孩子的两个小表情给我印象最深:一是在安静的时候听着我和儿子的对话偷偷地笑;二是每当他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时眼里会流露出胆怯和不自信。职业和遗传(没错,就是遗传,我一直感觉教育孩子的态度也是会遗传的)的原因,只要是在我眼前晃荡的孩子,我都会像老师或者妈妈一样来管束他们。所以我也会时不时看见他的这种小眼神。我能感觉到在孩子眼里我是一个有趣的人,但是同时他对我又有那么一丝丝的小畏惧。对于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我很满意(如果我猜对的话)。因为只有这样,我才可以在孩子不讨厌我的情况下游刃有余的对他进行"规则教育"。
再看看小豆豆的画画作品:蛮好!跟儿子比起来,只是没有涂色而已,其他并无明显差异。只是俩孩子的心里感受差别大了去了......
由此,我想到了上次期中考试时我监考三年级英语时的情景:因为刚刚接触字母,还没有学习单词的书写,所以听力题的内容是把听到的内容画出来,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单词是耳朵"ear",当时很多同学都听出来了,但是能够迅速画出来的学生却很少。孩子们又没有答题经验,不知道先用铅笔写出汉字,回头再补画。于是在不知道如何下笔和犹豫之间,就错过了答题时间。
又联想到语文的一些拓展型作业,20年前就有类似的题型,20年后,类似题目依然还有,并且比例有夸大的趋势。比如:读了这首古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画出短文中所描述的建筑的方位关系等等。每次遇到这样的题目,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会做,作为画画白痴的我来说,非常理解这些孩子的感受,总是对他们把要求放得很低很低。只要画了就让他们过关,因为我太理解那种羞于下笔的感受了,能下笔对于自己就是一种莫大的挑战。
所以,我建议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去报一个画画班,不只是为了应试或应付作业,还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习生涯里增添一些自信,多一份快乐。不需要学得多么深入,只要孩子提起画画心里不发怵就行。或许一个暑假班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