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欢这周关于精神分析的态度的课程,让我对精神分析有了全新的理解。第一次意识到,竟然精神分析和东方哲学,比如禅宗、冥想、无为而为、克制等等也是相通的。我将根据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以及自己的一些脑洞分享下我对于自我修通的想法。
自我修通的重要性-通往真实之路
精神分析并不只是靠知识和技巧来推动的,分析师这个「人」本身就是精神分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自我修通是打磨自己的一个过程。
弗洛伊德认为,
精神分析的首要目标是探索发现真相。不要让治疗目标充斥于头脑。
放下治疗目标,也是放下我执,这样才能更接近真相,而不是止于“我们以为的真相”。
分析师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来访者的移情和内在客体关系的投射。分析师的个人整合以及自我修通就像是擦镜子,让自己尽可能的更准确地反射出对方的样子。或者看到自己这面镜子还有哪一块尚未擦干净,这样也可以看出哪部分是反射出的病人的影子,哪些是自己没有擦干净的部分。
分析师内心尚未整合的部分有时就像弓形虫驱动老鼠一样驱动着我们。弓形虫这种寄生虫只能在猫的体内繁殖。老鼠感染了弓形虫之后,大脑会发生变化,然后对猫的气息产生迷恋,它就会不顾一切地靠近猫。最后被猫吃掉,这样弓形虫就可以繁殖了。细思极恐有没有。
如果自己内心有很多未整合的部分以及冲突,那么有可能分析的历程就很难做到以来访者为中心,而可能不知不觉地满足分析师自己的内心需求,缓解自己的冲突,即使是超我约束,也很难做到自然地只为反射来访者的真相。
在《当尼采哭泣》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对欲望比对欲望的对象要爱得更多。
还有句类似的话:唯一让人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很多时候,我们追求或者逃避一个事物,产生某种行动,可能不是为了事物和行动本身,而是为了想远离或者追求事物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比如分析师因没有进展而感到焦虑时,如果他内心对于焦虑十分恐惧,那么做出的行动就有可能只是为了「有进展」从而远离焦虑,这本身就脱离了精神分析的态度,而是被内心冲突驱使下的一种行为。
所以分析师是否可以面对自己的内在真相,决定了是否可以接受自己在面对来访者的过程中,即使产生了不舒适的感受,不去逃避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真相,而依然可以去面对来访者的真相和潜意识。
自我修通的状态-空
就像温尼科特所说:
分析师要允许来访者无情地运用自己。
能够允许自己被无情地运用,允许自己被攻击、被投射、并产生各种体验和感受,是需要分析师自己通过自我修炼达到的,而不是运用超我告诉自己「我要允许」这些感受就可以真的平静地接受的。
我觉得精神分析的态度有点像冥想正念里,看着自己的情绪来来去去,不去刻意的追逐快乐,也不去刻意逃避痛苦,只是去感受他们的存在,会意识到,其实不管什么感受,舒服的不舒服的,最终都会消散。这也让我想起木心的那句话:
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
自我修通的方法-事事皆为修行
接受个人分析是公认的,自我修通的最重要的方式,它可以通过解释,来把我们的分裂和冲突呈现给自己,从而促进整合。此外,我觉得主动的自我觉察以及自我反思的意识也有很大帮助。
觉察到自己的「镜子」的例子:前几天上了一个团体课,我发现自己内心对老师十分的不服,觉得他说的不对、不严谨、太偏颇等等,整个上午都在内心怼他,给他挑错。然后我慢慢地意识到,其实自己并不是经常出现这种怼老师的情况,那么为什么对于这个老师这么不满呢?主要原因真的是他水平不够吗?
后来在自我觉察和个人体验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自己的很多行为都是受到我的感受的驱使,但是我会通过理智和道理呈现给自己。比如我在心里怼老师,其实是因为他的盛气凌人让我不高兴,我于是通过「指责」和挑错的方式来对抗被压迫感。我自己对于「压迫感」的不能容忍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行为模式,这是我自己镜子上的裂痕。但是其实在我发现,我原来是因为不爽才想去给他挑错之后,挑错这个行为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我也意识到原来挑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那么我就真的逐渐放弃了这样的手段。
对于进一步整合,需要我不断的在未来继续觉察这个模式对于我行为的影响,以及去调整我对待压迫感时的应对方式。
现在,我作为来访者咨询时候经常焦虑,我是个很着急而且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一直都是觉得自己进步得太慢了,慢到我看不见我到底在咨询里有什么进展。
比如我有一段时间,我会着急的想解决问题,经常问咨询师,既然有这个问题,那我怎么办?然后她有时就会回答我一下可以怎么办。但是我们后来在咨询中发现,虽然是我主动问的怎么办,但其实我也并不想按照她告诉我的怎么办去做,而且反而会有种被要求了的感觉。后来我发现,这是我难以忍受发现问题但是没有得到解决之后的焦虑感,以及想去依赖别人给我答案的。在发现这一点之前,其实咨询师也在不知不觉的作为我的完美客体,试图用我希望的方式缓解我的焦虑。我们意识到这点之后,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就少了很多。
这是自我修通路上的一个微小进步。但是还有漫漫长路要走,比如现在呢,我在咨询时候会经常觉得没话说,因为我觉得比如我发现自己的一个问题,我是希望问题可以得到缓解的。但我也知道,我说了之后,问题也还在,就有一种说了也没用,那我还干嘛要说的感觉。最近正在和咨询师探讨这种感觉。
这里的修通就好比是:我很着急,想快点跑,咨询师不用帮我快点跑,也不用嫌我跑太快了把我往回拽,只是允许我跑,然后看着我跑,和我探讨我为什么要跑。慢慢地我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其实不需要跑,于是开始正常地走路,但也知道自己想跑也可以跑,同时,我对其他奔跑的人也不恐惧,也不躲避。
我现在作为来访者,走在自我修通的路上,我觉得也在培养着一种欲速则不达的“精神分析的态度”:接近自己的真相,而不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忘记“我要有多少小时的个人体验然后达到一种什么什么样的境界”,才能让自己更接近真相。
这也让我想起在吴军的《态度》一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莫扎特在生前每一天都是平平静静的写曲子演奏音乐,如此而已。他并不知道后人会给与他伟大的音乐家这个称号,这对他似乎并不重要,对他来说写好曲子才是最重要的,可以说这种心态成就了莫扎特。
个人修通的关键在「修」不在「通」,我们不能紧盯着最后那面干净的镜子,擦镜子的过程,这样一步步接近自己真相的过程,就是精神分析的态度本身。
又想起来之前上seed课程的时候,一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和大家共勉:
这条路,慢一点走,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