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丫头面临中考,老母亲心情也是异常复杂,似乎毫无压力,静等花开,又觉无着无落,压力山大,但未停止阅读。短短四天,一气读完这五十万字的力作,从心动感动到悲恸涕泪,再平静回归,陷入沉思。很多年前,就听说这本书,从没想过去翻阅,可能排斥书名,“穆斯林”让我联想到它背后的民族,动荡的阿拉伯国家或新疆切糕大叔,而“葬礼”二字又让我极不舒服,内心脆弱的我,一向不喜欢看悲剧。为此错过这本书好多年,相见恨晚!
小说从完稿至今已32年,和路遥《平凡的世界》有惊人的相似,同属作者生命缔造的泣血之作,也在同一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霍达在后记中说:“我的稿纸常常被眼泪打湿,有时甚至不得不停下来痛哭一场。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离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心绞痛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吞药。我甚至担心自己的葬礼先于书中的葬礼而举行,那么,我就太遗憾了,什么人都对不起了!”所幸,它顺利出世了。
整个故事以回族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沉伏为背景,书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六十年兴衰,娓娓道来一条玉的长河,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从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到韩天星、韩新月、楚雁潮……,故事中的人物,无一不是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而我最喜欢两个人,第一必须是韩新月,那个无比纯洁、轻盈美丽的女孩子,她让我流下了太多心疼的眼泪,尤其看到她的死,简直让人摧肝裂胆,无法抑制自己心中升腾的悲伤,一个人捧着书哭了许久。从心底觉得,这么美好的女孩,理应被父母亲捧在手心窝中,怎么疼爱都不够。她的一生,怎能有这么多苦?没有母爱的包裹,没有健康的身体,那颗晶莹剔透的玻璃心,一次次被生活所敲碎,伤痕累累……所幸,真主不忍心让她只有悲伤,还是给了她父亲、哥哥、嫂子和姑妈的疼爱,更幸运的是,她得到了楚雁潮一生最浓烈的爱,此生无憾。喜欢的第二个人物是沙蒙·亨特先生的儿子奥立弗·亨特,那个不管面对多大困难,多么恶劣的生存环境,始终充满着欢乐、激情与爱的大男孩,他浓烈的情感虽没有打动冰玉,却是战火纷飞中的一缕阳光,温暖着冰玉那颗受伤的心。命运让他在平安夜死于无情的炮火,可我觉得他也是幸福的,抱着圣诞树和玫瑰花倒下的那一刻,他的心中没有恐惧和痛苦,只有爱和希望......
有喜欢必有不喜欢,首当其冲就属韩子奇夫妻了。不喜欢韩子奇,包括他对爱情的懦弱,对现实的妥协,对物的看重。博大雄浑的千年古都使他留恋,珠玉璀璨的奇珍斋使他迷离。为此,他放弃跟随吐罗耶继续跋涉,放弃去克尔白朝圣的路,放弃心中的信仰,选择了金水桥下的玉液水,社稷坛上的五色土,选择在北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终于,他成为了一代“玉王”,成为了奇珍异宝的守护者,可他也沦落为玉的奴隶,最终,只留下一具疲惫的躯壳,一个空虚无物的灵魂和一颗伤痕累累的心,成就了他自己选择的因果孽缘。更是厌恶韩太太这个角色,她的世俗和势利,对老侯忠诚的践踏,对儿子爱情的摧残和对新月的冷漠无情,时常让我嫌恶和反感。也不太喜欢梁冰玉,作为一个母亲,为了逃避姐姐的怨念和世俗的责难,她选择了放弃,放弃可爱的幼小的女儿,放弃了她也曾视为生命的爱情,不负责任的远走高飞。
当然,小说更多的还是感动,感动梁亦清的大斧铿锵,为完成“郑和下西洋”巨作,日日夜夜,精心雕琢,用最后一口鲜血染成了郑和的眼泪,苍天泣血,悲壮淋漓;感动楚雁潮对新月的忠贞不渝、生死相依,把他灵魂和爱永远留在了新月的身边,埋葬在新月的墓里;感动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结局,他们的一生,虽是悲情,却也足够幸运!因为,他们此生拥有过虽短暂但荡气回肠的爱情,他们的灵魂超脱墓里墓外彼此相守,他们的爱情化蝶而飞,翩翩起舞......
穆斯林的葬礼,一场信仰与虚无的葬礼,一场盛大的、爱的葬礼!千金散尽,付于明月清风……